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紧贴市场需求 种业发展在创新中前行

2017-01-06 10:45:55   

“种什么”决定了“用什么种”。种植结构调整,品种当先行。“新时期种植业结构调整,品种成为主要内容,品种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还要满足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更要满足制种生产的需求。”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马淑萍说,选育的品种不光要高产、优质、抗逆,还要应对市场需求,具备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以及多元化等特性。市场需求什么品种,我们就应该培育什么品种,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只要品种好,种啥都有信心

吉林、辽宁两省大部位于玉米黄金带上,最适合种玉米,且农民形成了多年的玉米种植习惯,似乎并不担心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而且,合作社上千万的机械设备也都是为了种植玉米而做准备。在辽宁省调兵山市吉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柏顺看来,只要品种好,不管种玉米还是种别的农作物都有信心。

显然,调结构不是不需要玉米种子,而是淘汰掉那些低效的品种,这恰恰是最需要玉米品种创新的时期。按照“镰刀弯”地区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0万亩的计划,届时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仍将保持在4.5~5亿亩,玉米品种的需求量依然很大。可以预见,有竞争力的优势品种,将会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育种既要顺市而为,

也要顺势而为

    作为一种商品,种子要在市场上体现价值,需把握市场需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劳动力价格和土地集约化规模与日俱增,农业的机械化成为迫切需求,玉米从收获果穗到机械化籽粒直收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种子集团副总经理田冰川看来,籽粒直收是玉米品种研发的一大趋势,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育种效率、通量、规模,实现精准育种,推出高产稳产、适合籽粒直收种植的玉米品种,才能顺应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的趋势。和玉米一样,小麦、水稻的品种创新也需要紧跟国家粮食战略的大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要紧跟趋势做出市场定位和科研方向的调整至关重要,同时进行结构调整,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种业竞争力和生态环境安全。无论如何,过去那种只追求高产为目标的粮食生产模式,必须要转到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模式上来。

调整优质、专用、特色

是创新着力点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指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不仅要数量充足,还要品质优良,发展优质农产品、专用农产品、特色农产品。

按照《规划》,优质品种包括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菜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专用品种有甜糯玉米、加工型早籼稻、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等加工型专用品种;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和青贮玉米等。而特色品种方面,《规划》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等。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处处长张毅介绍,不同作物的审定标准也会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针对品质属性进行补充和修改,以进一步增强作物在优质、专用、特色等方面的应对能力,促使这三类作物占更大的比重,通过审定引导这些作物品种的示范和推广。(农报)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