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奶业“十三五”规划出炉

加快养殖小区牧场化改造和家庭牧场发展

2017-02-14 09:00:00   

编前语:近年来,我国奶业总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势头。这个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出台和完善了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不断加大对奶业的扶持力度,实施了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国奶业处在品质最好的历史时期,但消费者信心不足仍是民族奶业崛起的最大瓶颈。本期《养殖园地·奶业》,将奉献这方面最有价值的资讯和技术,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正在奋力爬坡的中国奶业。希望能够为这个战线上的从业者带来帮助,促进奶业实现转型升级,并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共同组织制定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作为奶业五年发展期间的规划纲要,其针对上游养殖业、下游加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为发展中的奶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奶源自给率将达70%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乳业奶源自给率、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70%;生鲜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品抽检合格率均达99%;泌乳奶牛年均单产达到7.5吨,奶类产量增至4100万吨;此外,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前十家国产品牌行业集中度达80%,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数量达3~5家等。

在奶业“十三五”规划中,奶业被定位为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对于如何提高奶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奶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规划中详尽地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针对上游养殖业的发展,规划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环境、消费习惯和现有产业基础等因素,巩固发展东北和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稳步提高西部产区,积极开辟南方产区。重点提升奶畜品种质量,加强优质饲草料生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牧场化改造和家庭牧场发展。支持企业自有自控奶源基地建设,引导适度规模养殖。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引领带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大牧场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设施设备的应用,提升奶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同时,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开展乳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隐患,大力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管控力度。强化奶牛养殖环节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行全覆盖、动态化、精准化监控,加快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工作。

在推动下游乳制品加工生产过程中,规划指出应优化乳制品产品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常温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等液态奶产品,适度发展干酪、乳清粉等产品。修订完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严格奶源基地、加工布局、技术装备、环境控制、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加快推进产业一体化、打造国产乳品品牌、加强良种繁育及推广、促进优质饲草料生产、推进奶牛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奶牛疫病防控等奶业重大发展任务均写入规划中。(据新华社)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