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排碱洗盐 让盐碱滩种上大棚菜

2017-02-14 09:56:00   

靖远县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的日光温室群

日前,笔者来到甘肃靖远县,站在黄河岸边举目四望,两岸四周“白雪皑皑”。当地人告诉笔者,白茫茫的大地并非落雪,而是触目惊心的盐碱滩。

依托境内流程154公里的黄河水,属于“黄灌区”蔬菜大县的靖远近些年来大力发展水利工程和灌溉农业,但由于受区域性地形和黄河阶地地质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排水条件的影响,当地沿黄灌区以及高扬程灌区耕地次生盐碱化大面积发生。

针对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的现状,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通过财政项目支持和农民自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一系列农业科技项目,科学改良、合理耕作,让5万余亩盐碱地重获“新生”。

排碱洗盐,改良土壤,化荒芜为生机。在靖远县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记者看到,在原来荒芜的盐碱地上,成千上万座蔬菜大棚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温室内各种瓜果蔬菜长势良好,竞相开花结果,已成为当地众多农民不可或缺的“致富利器”。

通过挖排碱沟和高垄栽培洗盐排碱,配合种植抗盐碱蔬菜和使用土壤调理剂,当地人得以持续“净化”耕地。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负责人赵树春介绍,通过上述方法综合调理,从20世纪末至今,当地已发展2万多亩日光温室,辐射东湾镇的三合、大坝等4个村。“蔬菜大棚收入高,当地人几乎不到外面去打工了。”

东湾镇三合村直线距离黄河仅1公里。农民杨志福告诉笔者,过去,村里的耕地盐碱化严重,种玉米只能收获些种子,根本谈不上经济效益。近几年,通过土壤改良等措施,他加入了当地绿源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收入越来越好。“2016年,平均一棚能收入近6万元。”

绿源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志啸说,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现在已建成337亩蔬菜大棚基地,带动了当地322户农户。“户均年收入7万多元。”

笔者了解到,像东湾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一样,靖远县在其他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的乡镇,通过疏通碱沟,洗盐排碱;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化学改良,降低土壤盐碱危害等治理方式,减轻了耕地盐碱化程度。

目前,靖远县已累计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治理盐碱地5.38万亩,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2万吨,盐碱地改良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靖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王金平说。(据新华社)

点评: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把土地保护好,农业才会发展好。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调好生产方式,突出“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开展良田建设不可缺少。甘肃省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手段推进盐碱地改造,加快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成绩有目共睹。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强调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如何通过土地这个供给侧重要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达到“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目的,为各地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新课题,也为我国各地良田建设带来了发展新机遇。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