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08:58:41 孙涛
薛拓(右)与张宝贵研究土地托管(视频截图)
薛拓(右)在查看小麦墒情(资料照片)
西安市长安区农民薛拓8年前开始在自己的村庄试行“土地托管”,实现粮食种植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优质高产的粮食种植吸引当地农业专家张宝贵的关注和跟踪报道,最后这一土地经营新模式受到农业部和国务院的关注,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薛拓因此获得2016年全国“十佳农民”称号,他的土地托管模式在今年2月6日再次被写进“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土地托管成为全国“敢为人先,善于创造”的一个经典传奇。
农业部称他“种粮管家”
2017年1月27日是大年三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中丰店村的村民们,在除夕夜的18点5分之前,就把电视不约而同地调到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农业军事频道),在播出的由农业部主办的“大地之子——2016全国十佳农民揭晓仪式”上,被誉为我省“土地托管第一人”的本村村民薛拓压轴登场。
“在这之前的两个月,从北京来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拍了许多镜头。”村民薛学让在薛拓出发去北京领奖的前几天,几个人坐在一起合计,“带去个啥东西才能展示咱种粮人的风采”,最后大伙决定,干脆就让现场观众尝尝咱种的小麦蒸出的大白蒸馍”。薛拓自己设计了大花馍的模样,让村里的能人拿大蒸笼蒸出两个三十斤重的大花馍。颁奖晚会当天,他亲自驾车运到现场,成了晚会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晚会给薛拓的颁奖词是:集约经营效益显,联合有百益;大胆探索路途新,托管第一人。横批:拓荒之子。薛拓创造的土地托管被赞誉为“就像当年小岗村的大包干一样。”
根据农业部官网信息显示,“全国十佳农民”评选活动的主要遴选对象为从事种养业5年以上、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生态环境可持续、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新型职业农民。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代表农业部,将一块写有“种粮管家”的奖牌和“全国十佳农民”证书亲手颁给薛拓。他在颁奖仪式上指出:“十佳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农民的传统含义,是你们用实际行动让农民这一职业更有底气、有魅力。十佳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排头兵,为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转型升级探索了新路子。是你们让农业这个产业更有活力、有奔头。十佳农民是农村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引领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是你们让农村这方热土更有活力、更美丽。”
回忆起2016年底的获奖经历,薛拓自豪地说,自己还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接见和当面“道喜”。这让他以后种地时,对土地托管更有信心也更有干劲了。说着他指着身边的张宝贵向记者强调:“人家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政策上给咱导航把关呢。”
这是咱老陕人的创造
薛拓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自费到西北大学生物系学习五年,他搞过月季园、率先在当地种植猕猴桃。从2004年开始,他在长安、乾县等地承包粮田搞制种,还连续6年累计承担了共计15万亩的省市区高产创建项目。2008年秋,他在全国率先实行粮田土地托管经营模式而一鸣惊人。
薛拓长期耳闻目睹农村粮田管理粗放和少量农田撂荒现象,倾听乡党呼吁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必须干难题的期盼。在省农业厅领导的支持下,他对长安区的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800户的1.61万亩粮田,实行良种、化肥、耕种、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割、粮食收购“九统一”。由他创造的土地托管实现了粮食产量、农民收入、机械化效率、效益、农机户效益、科技兴农水平、劳动生产率、水电设施利用率的“七个提高”,实现了粮食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的“四个降低”。
8年来,薛拓在长安区累计托管粮田20万亩,增加粮食1600多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土地托管为深化农业改革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社会的赞扬。他先后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被授予“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被农业部多次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
2008年10月,《陕西日报》刊发了《长安4000农户实行土地托管》的消息,发出了土地托管新闻宣传第一声。2009年7月17日,《陕西日报》发表了《长安土地托管调查报告》,开全国土地托管社科研究先河。陕西省社科联领导对长安土地托管十分重视。2009年年底,在陕西省改革发展论坛上,指定《长安土地托管调查报告》作者张宝贵重点交流发言。2010年夏,省社科联在长安区马王镇召开了《长安土地托管研讨会》,将长安土地托管列入2011年陕西省重大社科研究选题。
田间经验写入“一号文件”
西安市长安区“土地托管”受到省委政策研究室领导的重视,2011年9月,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长安土地托管经验作了重点交流,引起了决策层领导的重视。
在宣传研究长安土地托管的8年里,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长安报》社长张宝贵是唯一全程宣传研究者。在他看来:薛拓组建公司对粮田实行土地托管,是解决土地大包干后农业小生产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矛盾的一个创造,是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前提下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实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的创举。他毛遂自荐当公司的义务宣传顾问,自选课题自费研究义务宣传土地托管。
张宝贵深知社科成果只有变为政府决策,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2008年秋
年底,张宝贵在独自或同记者合写土地托管新闻和研究土地托管的同时,先后给中央、部、省、区10多位领导写信建议推广长安土地托管的经验。
2013年6月6日,张宝贵致信党中央,提出《关于推广长安土地托管的建议》。6月28日,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关于推广长安土地托管的建议》上批示:“‘土地托管’确是一种好的形式,在‘七个不变’前提下,实现了‘七个提高’和‘四个降低’,又解决了规模经营和农民外出务工的种田问题,值得总结推广。”7月15日,《农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长篇通讯《长安土地托管探访记》。
2013年12月下旬,中央领导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土地托管、代种代耕、以及土地银行等措施,保证了地有人种,这些办法都值得推广。
2014年11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土地托管首次被写入文件。此后,陕西创造的土地托管多次被写入中央文件。
让农民也能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实早在2009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长安区考察土地托管,赞扬“你们的土地托管服务很好”。2009年至今,部、省、市、区领导多次考察肯定土地托管,并给予肯定和大力支持,省内外多家区县组团学习长安土地托管的经验。2014年11月,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土地托管首次被写入文件。
2016年10月中旬,央视“全国十佳农民颁奖晚会”摄制组专程赶到长安拍摄介绍薛拓“种粮大户标兵”事迹的短片。张宝贵介绍了薛拓创造土地托管和陕西新闻社科界宣传研究土地托管的情况,曹振亚编导对他坚持8年自选课题自费研究宣传土地托管促成土地托管写入中央文件很是赞赏,精心设计了薛拓同张宝贵研究探讨土地托管的镜头。
面对记者,土地托管研究专家张宝贵激动不已:“我省农民创造与新闻宣传和社科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合力8年持之以恒,推动陕西创造的土地托管写入中央文件,展现出老陕‘敢为人先,勇于创造’的精神。我呼吁咱老陕珍惜土地托管这张‘陕西创造’的亮丽名片,总结完善宣传推广土地托管的经验,愿土地托管花开三秦,香飘全国。”
张宝贵表示,央视除夕夜唱响“陕西创造”,不仅是咱陕西的骄傲,也是日后农村耕种模式政策的风向标。今年2月6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通过土地托管等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陕西创造的土地托管再次写入中央文件。”
还在春节假期里,“老把式”薛拓已经开始盘算着开春后的打算。去年冬天他花费180余万元购置了两台进口拖拉机,准备大干一场。“深耕作业,一次过去3米宽,2分钟犁完一亩地。”薛拓比划起手势,语气中充满自豪。“新的一年,我就希望种粮的效益能再高一点,咱农民的腰包能再鼓一些。啥时候农民能成了令人羡慕的职业,嘿!那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