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14:22:49 林冰叶建隆
猪食量大、粪尿多,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150吨,相当于2万人的排污量。但养猪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政府必须扶持养猪产业健康发展。
“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一方面是人们菜篮子的需求。怎么协调?要养就只能养环保猪,这是大势所趋。”福建省连江县动物防疫中心主任吴瑞通说。该县有关部门清理整治境内猪场时,从长远利益着想,在关闭204家老旧猪场的同时,加大对留下的30家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
笔者走进丹阳镇山兜村鑫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这里有连江第一家完成标准化改造的养猪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呈阶梯状分布的人工湿地,美人蕉、浮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分散其中,曾经污水横流的景象已难觅踪影。“人工湿地是养猪场污水处理体系的最后一道,氨氮指标降到每升200毫克之下,完全可以用于养鱼、灌溉等。”总经理陈兴淮说。
拾阶而上,笔者参观了让污水消失无踪的全套生化处理设备:固液分离机、沼液多级分离设施、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等。“这是刚刚冲刷猪圈后的水,没有干湿分离前,即便过滤出来的水也是恶臭扑鼻。”陈兴淮说。养殖污水进入集污池后,通过固液分离机分离出粪渣用于堆肥生产有机肥,沼液经多级分离设施后进入混凝沉淀池、催化氧化池,处理后的水去除大量悬浮物,氨氮指标也降到每升2000毫克以下,再进入人工湿地进行最后的处理。
标准化改造不仅改变了养猪场在当地村民心中的脏臭印象,更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鑫丰养猪场存栏1500头生猪,每月固液分离烘干出20多吨有机肥,有机肥无偿送给当地农户。在山脚下的菜地里,种植大户陈子平开心地说,使用了有机肥之后,每公斤蔬菜收购价高了0.2元,而一亩地一年又可以节省化肥成本1000多元。
在位于丹阳镇坑口村的创世纪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笔者看到将循环经济理念彻底应用于猪场标准化升级的全过程。“我们原本已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沼气发电设备,每日可发电2000多千瓦时,每年节省用电成本30多万元。”董事长林其清说。
创世纪公司有连江最大的养猪场,也是国家级生猪直控基地,生猪存栏量近1.5万头。在这次标准化改造中,该公司又投入580万元,除按照标准建设全套生化处理设施外,新建混凝土结构沼气池,并新增一台沼气发电机。猪尿经沼气池生产沼气,用于发电;猪粪经发酵加工成有机肥,用于生态种养。在该公司养猪场的后山,承包流转附近坑口村和万庄村800多亩荒山,开发种植油茶树,既绿化荒山又延伸产业链,到今年底,每亩油茶树预计可增收3000元至5000元。“以前看着猪场天天骂,现在挨着猪场得实惠。”坑口村村民陈太其说,今年1月12日,村里20多户农民还与创世纪公司联合成立了油茶种植合作社。
防止养猪场偷排污水是整治的关键。县环保局副局长董榕介绍,该局在全省率先采用在线流量监测系统用于生猪养殖防污监控,只需在养猪场过滤水出水口安装自动超声波流量器和监控探头,即可实现对猪场污水排放的全程监控,相关投入不到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