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8 17:27:00 陈练斌 唐慧彬
2月28日上午,在杨凌会展中心C馆二楼多功能会议厅,杨凌示范区农业局、展览局主办,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中国(杨凌)小麦产业发展恳谈会,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引导我国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陕西省农业厅经管处副处长张旭峰、陕西省委农工办综合调研处处长王军、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科带头人张宝军、洛阳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高海涛以及山西农业科学院小麦所所长张建诚等十多位领导、专家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列席了会议。在这新春伊始,万物复苏的美好时刻共聚一堂,公话小麦产业发展大计。
小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在古埃及的石刻中,已有栽培小麦的记载。据考古学家研究,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就开始把野生的小麦当作食物。我国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中,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据此推算,距今四千年前的夏朝初期,在淮北平原就已有小麦种植。从历史上来看,我国小麦生产,随着育种栽培技术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
杨凌在小麦育种及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北方小麦育种有过六次换代,其中四次是在杨凌培育的品种为主导,从赵洪璋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以及在座的各位小麦专家,从蓖麻一号到小偃系列,一代代育种专家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几十年如一日,从解决全中国人民的吃粮问题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在杨凌举办小麦产业发展恳谈会,即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小麦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虽然今年略有减产,但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在国际上,我国小麦产量仅次于欧盟,居世界第二位。当前我国小麦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高品质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需求增加,这类小麦国内供给不足的矛盾有所凸显,优质小麦存在刚性进口需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稳定小麦生产,确保口粮绝对安全,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在地理位置上,一号文件指出要科学合理划定小麦粮食生产功能区;在产品品质上,一号文件表示要坚持质量兴农,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体系。所以实施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小麦育种入手,实施三产融合当是重要途径。
杨凌具备发展小麦产业的综合优势,如何引领全国乃至世界小麦产业发展,会上各位专家都畅所欲言,发表了真知灼见。本次会议必将成为指导小麦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全方位支持和帮助,寓意着杨凌又一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