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养殖 > 正文

“秦宝模式”带活灵台“牛经济”

2017-03-02 14:30:45    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王富强

2月4日,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的养牛大户姚军福一下子卖了25头“秦宝牛”,收入近22万元。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出售的这些牛犊都是秦宝牧业公司投放的母牛生的。”姚军福高兴地向记者介绍了“寄养代繁”养牛发展新模式,“企业通过提供冻精进行品种改良和饲喂方式转变,使每头牛犊降低养殖成本500元,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直接收购,农户可多获利500元,加上政府和企业各奖补300元,这样一来养殖户每出售1头犊牛可多赚2400元。”

灵台县为促进全县牛产业发展,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秦宝牧业,建设秦宝牧业·灵台万头现代肉牛产业园,并探索实施“寄养代繁”养殖模式,即由企业提供担保,金融部门向合作社、养殖户放贷,合作社、养殖户向企业交押金,企业将能繁母牛投放到合作社和农户,带动广大农户养牛致富。目前,全县已建成“寄养代繁”示范场7个,投放基础母牛617头,产犊551头。

为了助推脱贫攻坚,灵台县采取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和整体推动的方式,优先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按照“秦宝模式”大力发展牛产业。一方面,通过“秦宝模式”的带动,已有1200户贫困户向公司交售肉牛1900头,实现增收456万元,户均3800元,累计有936户贫困户因此脱贫;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整合,累计向贫困村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成养殖小区(场)28个、暖棚牛舍316栋、青贮窖4.8万立方米,协调落实畜牧贴息贷款1.2亿元,实现了产业发展、双联行动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

截至去年底,灵台县牛饲养量达到18万头,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53处,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3276户,出栏肉牛6.5万头,实现收入达到1.95亿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