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委员专家把脉陕西农业短板 开良方点“食”成金

2017-03-08 08:13:07    熊惠玲 彭芬 贺桐

1488876569428066219.jpg

同样是苹果,有的果子一斤卖到十几元就了不起,有的果子一个就能卖二十元。前不久,在京东商城上,4美元一个的陕西洛川苹果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惊艳众人。

“在咱们陕西,能够像洛川苹果这样有实力把苹果变成金蛋蛋的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有更多的农产品需要走上这条提质增价的路,才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京东集团公共事业部高级总监李贺明做客陕西广播电视台北京演播室,为陕西农业把脉问诊,开出了一剂点“食”成金的良药。

农业供给策改革陕西短板明显 各方面都有点慢

谈到陕西农业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霍学喜认为,陕西的农业总体来看,还处在一个农业不强,农民不富的困境当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当中,陕西农业的短板是明显的,有的甚至是比较突出的。

他分析说,陕西首先就是产业组织缺乏效率,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环境和农户这个层面上,并且产业经营的规模太小,太碎片化。“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土地产权改革略有些慢,这也是全国都具有共性特征的问题,即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还远远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个短板就是我们的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产前环节是提供技术服务和装备支持的。产后环节是提供加工、储存、运销、升值的,结构调整的有点慢。”他表示,与此同时,政府在涉农政策,涉农的支撑资源,整合的力度目前也存在有点慢的问题。

“以苹果为例,像4美元一个苹果这种标准的产品,我们的比例还是很小。”他说,“由于规模很小,老百姓吸纳技术的能力偏弱,导致我们农业的技术装备升级非常缓慢。进一步导致了农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持续上升,加之受到进口农产品影响,陕西农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不明显。”

供需不平衡产品过剩 政府得起引领作用

“4美元一个的苹果价格,是我们对所有农产品的价格期望,但到了收获的季节,滞销常常成了农民最头疼的事情。”京东集团公共事业部高级总监李贺明说,洛川苹果是靠优秀的品质才能实现优质的价值,陕西的农产品虽然多,价格卖不上去,和品质不高有很大的关系。

“过去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生产什么只能消费什么。但是随着电商和其他流通方式的出现,消费者的选择在增加,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成可以主动选择。”他说,正是因为生产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转变,产品与市场对接出现了问题,所以产品难卖。

“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农村工作最先就是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想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实现品种结构之间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平衡。”他说,“我们一定要根据市场现在的消费需求去调整种植结构,而在这方面未来可能政府在这里面要更多地起到数据方面的引领作用。”

“在市场交易之前,生产者与消费者是不见面的,他们之间的这种供需关系很弱小并且不稳定,缺乏信息的通联。”他认为,政府在这方面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信息披露、引导方面应当加大力度。

与此同时,李贺明认为,建立起能够对创新创业形成正象或者是有效激励的市场环境,是供给侧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政府要遵从市场规律,来调整相关法律,优化相关政策,特别是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多角度多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才能破解供给侧改革中的诸多问题。”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