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09:11:00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不仅能够破解农村贫困、消除乡村环境污染、带动农民和农二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等,还能释放城市与农村两方面的活力。而农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鉴于此, 2017年3月21日,《科技+新农业研讨会》在南京高尔夫别墅正式召开,研讨会汇聚了飞防、植保等方面的资深农业专家、物联网技术专家,以及地标产品白玉黄瓜种植户、蟹田大米种植户等,就农业面临生态危机时如何利用科技应对新的环境难题、开发农业新生产展开了讨论。
资深农业专家高振理就数据化时代的生态农业危机发表演讲。他表示,目前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家有目共睹:大兴安岭乱砍滥发导致沙土化严重;作为地球之肺的湿地,被逐渐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而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污染土壤,还对地下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DDT等剧毒农药已经被禁止使用,但是它的危害仍旧存在。在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接轨的同时,生态危机、动植物入侵也日益泛滥:巴西龟、水花生等逐渐成入侵势头。在他走访南京高淳蟹苗养殖基地时,蟹田里大面积生长着水花生,一旦停止蟹苗养殖,水花生的影响将非常严重。现如今,退耕还林、注意外来生物入侵,都将对农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就环境污染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飞防专家闫本锋先生表示,2016年我国就已经出台了淘汰落后农具的文件,并逐步开展无人机喷洒农田的实验。2016年,江西、河南等多省,已经使用被称为农业机器人的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
作为传统植保工具的替代品,四川雷神空天科技有限公司朱祚安先生介绍无人机的多旋翼、单旋翼的喷洒是其他工具很难达到的,在解放劳动力方面功不可没。从市场层面看,我国是农业大国,20亿亩的土地用到无人机的却不足2%,大部分农业劳作仍停留在是手工、半机械化层面。这在17%的农业工业化世界水平面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
海阳地标产品白玉黄瓜种植户高铭辉介绍,由于白玉黄瓜的种植地挑选严格,因此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种植地附近的土壤、河流受污染的话,白玉黄瓜的口味将受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白玉黄瓜的质量,高铭辉在大棚种植中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高铭辉介绍,白玉黄瓜使用的肥料都是生物有机肥,并且只用除菌药。“大棚里的白玉黄瓜摘了可以直接吃,因为没有农药,所以特别的绿色安全。”在白玉黄瓜种植过程中,数字化监控农作物成长就是物联网的一种使用。物联网技术专家于继明介绍,2009年无锡物联网发展中心正式建立,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的重视。物联网不仅是用于监控农作物的生长,在农作物的土壤选择、微量元素数据测定,及至最终农产品上桌的安全方面都能发挥作用。
上海宁翠科技有限公司的裴晓权先生也表示,物联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争做作农作物优良生产的标准建立者和食品安全的监督者。为了使得农作物更加绿色健康地种植、生产,物联网将为不同的农作物根据生长周期、外在环境要求制定适合的种植标准。且由于全程数字化控制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物联网可以溯源餐桌上的食品,保证人们的食物绿色、安全、健康。
地标产品盘锦蟹田大米种植户高军说,为了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蟹田大米的养殖充分发挥生态循环:稻田养蟹、蟹粪肥田。由于螃蟹对化肥和农药特别敏感,因此蟹田大米的种植过程中,只能施加有机肥。生态盐碱地虽然亩产只有三四百斤,但是稻米品质特别高,市场上目前供不应求。由于销售方式结合互联网,因此盘锦蟹田大米目前已经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杜绝假冒、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充分将生态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稳定市场口碑。
环境需要保护,而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呵护!保障人们吃到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不仅依赖于农业种植户的努力,更仰仗高新技术为其在严峻环境中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