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09:10:00 记者 李晓光
古籍破罐 成就他的收藏人生
父辈喜好古物古籍,耳濡目染,受父影响,家住陕西省大荔县城关镇观音渡村的赵宏,自小就喜欢上了哪些在常人看起来普通得沾满泥腥味的破盆烂罐,一页页变色发黄诸如《韩非子集解》、《康熙字典》等至今很少在书店、阅览室见到的阅品。而这些“旧品”却让今年已经45岁的赵宏操了大半辈子心,也影响了他的人生。
赵宏自记事起听得最多的莫过于父亲对古物的怀念,家里所见都是劫后余存的瓷器古画。他是滚着天球瓶长大的;把整盒象牙印章当积木玩耍;把玩过的笔筒描绘有司马光砸缸的精致图案;绿釉瓷狮、人举灯等摆满几桌;当器物使用的十余件青花瓷放置屋间;连吃饭用的碗都是青花瓷。耳濡目染中培养了赵宏对古董的浓厚兴趣。更为难得的是其祖父留下了一部《增广玉匣记》及数部有关古董鉴赏的书籍。赵宏读三四年级时就爱上了这些古书,整天手里捧着祖父留下的那几本书。开始父母怪异儿子的行为——才识多少字能看懂那么深奥的书吗?出乎父母的意料,小学没毕业赵宏就把那些深奥的古书读得烂熟。这也为他以后的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今交融 引发各界关注
去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赵宏在大荔县城区开办了一家古籍文物商店,将他十几年来收藏的古籍珍品向外界进行集中展示。农民收藏家赵宏由此引发各界关注。
“前年,一位朋友见到我收藏的《陕西金石志》、《康熙字典》、《四书白话解》等古迹珍品后,当场表示要买走自己收藏的所有古籍,为了收集这些散落民间的珍品,我可是耗费了几十年的精力啊……”3月9日,赵宏指着店里一件件珍品向记者介绍称,在自己眼里,每一件古籍古物都有灵性,似乎就是活灵活现的神物,他爱着它们,它们也在向他示爱,观赏中赵宏都会萌生这样的幻觉。在文物商店的经营管理上,赵宏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收、供、管、藏、鉴诸多功能,大量搜集散存社会上的传世珍品,使之得到妥善保护与有效流通,为广大古籍古物爱好者及专业学者搭建了鉴赏切磋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