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农产品价格改革正当时

2017-04-05 10:15:32    魏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称,2017年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同时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此外,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这些政策的实施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其过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结果值得等待。

玉米:

继续实施和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2016年,对于玉米市场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从2016年3月28日新政策的正式落地,再到玉米价格发生明显变化,这个过程的体现在去年秋粮上市后愈发明显。“往年因新粮上市时水分较大,潮粮的开秤价格能达到0.75~0.8元/斤,而去年的开秤价格只有0.61~0.62元/斤,质量好一点的价格也只有0.64~0.65元/斤。”中国玉米网研发中心副总经理代小婧感慨道,2017年春节前玉米的价格起起伏伏,变化很大。

代小婧进一步指出,往年东北地区新粮上市后,会出现几个时间段的售粮高峰,包括11月中旬、元旦以及春节前。但去年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取消后,在11月中旬售粮高峰前后,却出现市场收购主体不敢去收粮的现象,以致玉米价格回落特别快。“尽管去年12月初,由于受雨雪天气、超载政策的实施以及汽运运费上涨加之铁路运力紧张等因素影响,玉米价格出现区域性上涨,但对农户端而言影响甚微。”

此外,玉米价格的下滑,也让代小婧对流转土地的农村合作社或种植大户等充满了担忧。“去年土地流转费用主流价格为每亩500或600元,还有每亩1000元以上的。但以当前的玉米价格,对他们来说已处于亏损状态,若今年收益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排除其放弃流转土地的想法。”代小婧表示,当前自有土地的农户,因有“玉米生产者补贴”,收益较之前虽有所下降但并没有出现亏损,今年选择仍然种植玉米的概率也较大。不过,对流转土地的人或集体来说,将面临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

对此,代小婧建议,如果国家能提前将“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公布出来,农户据此会衡量春耕时该种植玉米或者大豆,这样也将更利于玉米市场化改革。

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而农户的种植意向如何?据了解,东北地区春耕将从4月20日持续到5月15日,由南向北依次展开,届时才能真正看到新的政策对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以及对农户和市场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棉花:

深化目标价格改革

2014~2016年,国家在新疆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通知》,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棉花目标价格由试点期间的一年一定改为三年一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8600元。

卓创资讯分析师黄小易表示,在试点的三年中皮棉市场价格不但经历了历史新低,也出现过大幅反弹,但新疆试点地区种棉收入并未受到影响,在籽棉售价低于种植成本的状况下实现了农民的盈利。“由于农民收入稳定,因此在棉价下跌的过程中,新疆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得到有效保护。”黄小易指出,2016/17年度内地棉花种植面积同比下滑18.37%,而新疆地区植棉面积同比下滑幅度仅4.21%。“目标价格补贴迎合‘供给侧改革’战略,有效保护了新疆优质、高效的高产棉区,让新疆成为我国棉花主要生产基地。”

生意社分析师孙矿对此表示认同,他也强调,得益于目标价格补贴,近三年来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基本稳定,2016年新疆棉产量大概为359.4万吨占到全国棉花产量的60%以上。

孙矿进一步分析称,纵观国内外棉花市场,我国植棉成本与国外相比仍较高,且国际竞争力较弱。棉花作为关联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质,不可或缺,对我国棉花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很有必要。而稳定棉花市场最有效的方式是稳定植棉利润,但是近年来棉价波动较大,补贴价格每年都在变化,不利于对棉花市场作长期规划。“特别是新政策中提到‘三年一定’,将更有利于企业做植棉的长期规划。”

不过,当前国家只对新疆地区棉花进行目标价格补贴,对内地棉花种植具有一定的冲击。孙矿表示,如果棉花价格出现下滑,对内地的植棉区打击更大。黄小易也提到,在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期间,新疆整体补贴发放情况良好,但是在棉花产量统计的过程中,存在轧花厂与农民虚报产量套取补贴的现象,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补贴切实发放到位。

对此,《通知》中也明确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三方面内容,包括棉花目标价格按照近三年生产成本加合理收益确定以及调整优化补贴方法,即对新疆享受目标价格补贴的棉花数量进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补贴。

大豆:

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

我国从2014年试点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以来,已执行了三年。期间,大豆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国家根据价差和种植面积给予大豆种植户相应补贴。

今年,国家将调整大豆目标价格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中央财政依旧会对大豆生产者给予补贴,并鼓励增加大豆种植,合理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生产。“大豆价格补贴能够保证农户的收益,在去年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下,若无充分的补贴,大多数种植户将出现亏损情况。”卓创资讯分析师贺宇新强调,大豆补贴政策对种植户的收益来说是一种保障,将会调动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加上国家减调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农户种植大豆,大豆种植面积在未来几年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但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在天气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其产量也会跟着增长。贺宇新表示,因国内终端需求十分有限,上述情况出现的话或将会产生国产大豆供应过剩的局面,因此新季大豆的后市行情尚不容乐观。

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进口大豆虽然主要进入油厂压榨使用,但也有部分货源会流入商品市场,对国产大豆市场的冲击仍不容小觑,还需时刻关注进口大豆的动态。“即使在政策利好的带动下,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持续增加,但受压榨成本及供应量的影响,国产大豆在压榨领域的份额仍难有大的提升,我国进口大豆高企的局面暂时难有改观。”贺宇新不禁感慨道。

而对于今年的大豆市场行情,贺宇新充满了期待。他指出,在未来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新豆的质量将明显优于去年,且国产大豆的开秤价格或将高于去年。与此同时,随着新豆上市量的增加,再加上临储陈豆在市场上的流通,大豆价格或出现回落,不过整体行情波动不会过于剧烈。“大豆是极易受到天气影响的农作物,若未来天气情况不理想,大豆产量与质量势必都会受到影响。”贺宇新认为,今年新季大豆的价格究竟是高还是低还需关注后期天气的变化。

也业内人士表示,新政策中的补贴机制与实行目标价格时的补贴额度是否相差不多还不得知,需要等更详细的政策实施内容公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