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 首页 > 种植 > 正文

分区防控除病虫 因地制宜保丰产(下)

——2017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印发,提醒农户加强管理

2017-04-13 10:10:00   

2.早疫病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适量增施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促进植株健康。(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如丙森锌或代森锰锌(螯合态)等药剂1~2次,发病较重时,用百菌清、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唑菌酮·霜脲氰等药剂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病毒病

采用优质脱毒种薯播种。生长期根据蚜虫发生情况,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加矿物油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加强水肥管理。

4.黑痣病

(1)农业措施。选用干净无病种薯播种;实行三年以上轮作,最好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整地精细,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10~14厘米。(2)化学防治。A.药剂拌种。播种时薯块用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甲基硫菌灵)加滑石粉拌种,拌匀后直接播种。B.垄沟施药。播种时用嘧菌酯悬浮剂进行沟内施药,使药物均匀附着在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3)生物防治。用木霉菌或双核丝核菌生物药剂播种时拌种或沟施,可减轻发病。

5.黑胫病

(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采用小整薯播种。(3)切刀消毒。(4)轮作1年以上。(5)选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浸泡种薯或拌种。(6)及时拔除病株。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7)药剂防治。用噻菌铜或噻霉酮药剂灌根处理。

 6.其他土传病害

主要包括疮痂病、粉痂病、黄萎病、枯萎病等。

(1)选用无病种薯。(2)与小麦、玉米和豆类轮作3年以上,避免与烟草、茄子、辣椒、西红柿、向日葵、棉花等作物轮作。(3)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剂。

7.地下害虫

主要包括金针虫、蛴螬、蝼蛄、地老虎等。

(1)农业防治。秋季深翻地,减少越冬虫源,清除田园及周边杂草,减少幼虫和虫卵数量。(2)物理防治。田间安放杀虫灯或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控制虫源基数;杀虫灯每30~50亩一盏灯,灯间距离150~180米,离地面高度1.5~1.8米;性诱剂诱捕器每1亩设置1个,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3)毒饵诱杀蝼蛄和地老虎。将麦麸、豆饼粉碎做成饵料炒香,每5千克饵料加入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0.15千克,并加适量水拌匀,每亩1.5~2.5千克顺垄撒施。(4)化学防治。可选用噻虫嗪拌种或沟施,也可选用氯氟氰菊酯或噻虫嗪灌根。(5)生物防治。播种时可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

 8.二十八星瓢虫

在幼虫分散前的进行药剂防治,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

9.蚜虫

(1)农业防治。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蚜虫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2)物理防治。针对迁飞性蚜虫,可用黄板进行诱杀,在诱虫板粘满虫子时及时更换。(3)药剂防治。用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喷雾防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