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南溪区“一带一片一园”全力推进酿酒专用粮及粮油产业发展

2017-05-12 15:35:58    周元昭

为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宜长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强化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和全面落实技术措施,结合特色粮油产业发展和生产技术标准化的需求,南溪区作为宜宾市原酒核心产地之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根据中央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精神,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结合南溪酒企需求发展酿酒专用粮生产。

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精神,为全区提供安全优质的大米,重点为校园打造生态绿色大米,探索一二产业联动、一三产业互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多种模式,建设南溪区酿酒专用高粱基地。2017年种植高粱2.1万亩,其中核心区分布在长兴镇、仙临镇、留宾乡、裴石镇和南溪街道共11400亩,长兴镇和仙临镇核心区由区人民政府组建的南溪区财源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由公司全程生产、销售,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长兴、留宾、裴石和南溪街道种植米质达二级米的优质稻旌优127品种2500亩。

项目支撑 打造酿酒高粱生产基地

紧紧依托南溪区2017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农业产业发展),整合区粮食局粮食产后服务项目资金,按公司+基地+农户+技术模式着力打造酿酒高粱生产基地,基地以长兴、仙临、裴石、留宾和南溪街道为重点,带动全区发展酿酒高粱生产。

组织保障 狠抓技术培训

全区实行“1+8”项目指挥部联动机制,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级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指挥部,由区委副书记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区农业产业重大项目的综合协调,重点负责当前正在推进的生态白酒产业园项目工作。

近年来农业部门利用各种项目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技术培训,自1月下旬以来,南溪区农业局已集中开展高粱种植技术培训40期次,培训农户0.5万人次,共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各级各点培训152余期次,培训农户1.55万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1万余份。同时为确保红粮基地建设落实到位,农业局成立红粮基地建设包片工作组和技术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指导高粱生产。

落实订单收购 确保农户利益

依托南溪区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对高粱生产实行订单收购,特别是自去年开始,为了有效转化“宜宾糯红高粱”地标产品资源,推动“优粮”与“名酒”两大优势的融合对接,区政府召集区农业局、粮食局、基地乡镇等单位,就实施“优粮名酒”建设事项同宜宾长江源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会商,共同决定对全区高粱产区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其达标产品由长江源酒业以托底上浮的方式收购,白酒产品通过标注“原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字样进行个性化销售,联动提升南溪区“优粮名酒”产业效益。2017年,由区人民政府组建的南溪区财源公司承担全区高粱、优质水稻的订单收购,高粱按照3.8元/公斤,稻谷2.9元/公斤的兜底保护价收购。

多措并举 抗旱保栽助耕

全区计划种植水稻19.98万亩,比上年增加0.1万亩。目前预计能保栽的面积18.98万亩,其中有水田面积及现有工程蓄水自流灌溉5万亩,农民自提水保栽面积4.28万亩,机电提灌站提水保栽面积9.7万亩,预计尚有1万亩等水播栽。

截止发稿,计划栽植水稻20万亩,已移栽11万亩;计划栽植玉米4万亩,已移栽3.7万亩;计划栽植高粱2.1万亩,已移栽0.7万亩;计划播种大豆8.5万亩,已播种0.9万亩;红苕种已全部播种结束。

南溪区农业局及时成立防旱减灾工作领导组、组建助耕服务队、整合项目资金全面抗旱及推广“粱—菜(油)”、“薯—豆—油(菜)”、“粱—菜—菜”模式为主防旱减灾。

下一步将抢时移栽本季大春作物,重点是趁现在降雨时期抢栽高粱。同时积极申报2017年农业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项目申报成功后,将在项目区种植二级优质稻2万亩,辐射带动全区优质稻达20万亩(含核心区);建成以长兴镇、留宾乡、仙临镇、裴石镇和南溪街道为核心的示范区,以“粱-豆-油(菜)”种植模式种植高粱3万亩、大豆1万亩、油菜(或蔬菜)3万亩,辐射带动全区分别种植高粱、油菜(或蔬菜)达10万亩(含核心区),大豆达5万亩(含核心区);建设“耕种收一体化作业”核心示范区0.1万亩;建立“高效稻渔(虾、鳖)耦合”技术示范面积200亩(可含于“耕种收一体化”社会服务面积之中);推广稻田养鱼(虾、蟹等)示范区2000亩。( 周元昭)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