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王祥林的“务果经”

2017-05-17 11:56:00   

迎着着四月的春风,走进丰台镇湫池村,一片片花开正艳的果园不是映入眼帘。来到王祥林的果园,只见树下整齐划一的铺上了黑色地膜,一棵棵苹果树被他打理的精神抖擞。

“这个园子在去年市上赛园赛果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园’,王祥林本人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6年度务果能手’,陪同采访的丰台镇副镇长张胜前介绍道。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找到了正在正忙着给果树人工授粉的王祥林,探询他的务果“真经”。攀谈中我们了解到,老王今年已经57岁了,务苹果也有 17个年头了。

2000年,王祥林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栽植了7亩果园,从栽植、定干、浇水、施肥他都细心管理。两年过去了,他的果树长势弱,树形也不统一。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原来是苗木品种选择上问题。

次年年初,他决定为他的果树截枝换头。家里人和周围的邻居都很不理解,说长的好好的树,为什么要换头啊?更何况换了头还要迟一两年挂果。他却笑着说:“没什么,不就是迟挂果几年嘛!我的果树品种杂,品质又不好,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更不便于管理,全当作是自己总结经验”。当年,他狠下心把自家的果树全部嫁接成了“烟富3号”。

四年后,王祥林家重新嫁接的新品种果树开始挂果了。但是结果子仍然个头小,产量低,色泽口感都不好,也买不上好价钱。但性格倔强的他并不灰心,他积极寻找其中的原因。于是,每逢镇、村举行举办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班,人们总能看到老王的身影。每次培训后,他总要拉着技术人员到他家的果园看看,帮他解答疑问,并把他们指出的问题一一用笔记录下来。

此后,他按照技术人员讲解的方法,给果园配备了简易的滴灌设施,坚持每年给果树施两次复合肥,4到5次水溶肥,按时修剪、打药、锄草、疏花疏果,同时还开展人工授粉。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老王的终于成为了全村产量最高、品质最强的优质果园。

“前年我的园子每亩产量达到了2.5吨,每斤按3块6毛钱订给了四川来的客商,收入了13多万元。在庆阳果品展览会上,我的果子荣获了‘三等奖’,还给我奖了一箱优质水溶肥一箱哩!”说起自己的果品收入,王祥林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去年,苹果市场价格低迷,他的果园又受了冰雹灾害,但他的苹果仍然卖到了每斤2.1元,收入7.5万元。

如今,提起自己的务果经验,老王俨然一副“专家”的模样,说起来头头是道:“务果树就像务养‘娃娃’一样,什么时候修剪、什么时候拉枝、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打药样样要在时间上,还要给它‘吃’好、‘喝’好,同时要在借鉴了专家传授的方法上摸索出自己的经验,才能把果树务好。”

甘肃省泾川县果业局冉天成

image001

“务果能手”王祥林正在为果树人工授粉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