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归雁”领航 激活乡村一池春水

2017-06-08 11:00:52    任云

5月底,达州市达川区河市镇成都村花纤谷玫瑰园内,300亩玫瑰开得正艳,虽然还没有开园对外营业,但已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游玩。这个玫瑰园是外出务工人员吴康返乡创建的,发展“美丽”经济,也给这个贫困村带来了致富增收的就业机会。

近几年,达川区筑巢引凤,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潮涌动,逐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创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乡淘金大显身手

去年6月,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吴康通过多方考察,在成都村流转闲置土地1000亩,成立了一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玫瑰观光产业。

“项目共分三期,一期300亩玫瑰是去年十月种下的,目前长势良好。”吴康介绍,目前玫瑰园中共种植了160多个品种的玫瑰,并从欧洲引进了新品种,花色新颖,并且多为木本玫瑰,经冬不枯,降低了成本。目前后两期项目正在加紧赶工,预计明年五月开园正式接待游客,届时玫瑰园将拥有数百万株玫瑰花卉、三处摄影基地、一个花卉展示出售中心、一个玫瑰加工基地,形成玫瑰观光、旅游、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乡村旅游产业链。

在达川区亭子镇青云村的三江园生态家庭农场内,工人正忙着修剪葡萄枝,再过两个月,农场里100亩葡萄将成熟。农场老板秦志波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2013年她回到家乡,流转500余亩土地,种植葡萄、桃子、桑葚、蓝莓等水果,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赏花、采摘、垂钓等乡村旅游项目。刚过去的桃花观赏季,农场高峰时每天要接待上千名游客。秦志波介绍,水果售卖加乡村旅游“两条腿”走路,农场一年的营业收入可达50万元。

吴康和秦志波的创业故事,只是达川区近些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缩影。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的有2630人,引回资金1.536亿元,创办企业94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290户。

带动乡亲就业创业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了。”今年56岁的青云村十一组村民李绍会高兴地说,眼下他家中一亩多的稻田已栽种完毕,趁着农闲他来到三江园家庭农场打工,主要负责修剪葡萄枝,“活不累,勤快点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

青云村村民张兰和丈夫两个人都在葡萄园打工,在园区里干了一年,张兰的修枝技术已相当熟练,看到葡萄收益不错,她也起了心思:“想学些栽种技术,自家种两亩。”

吴康的玫瑰园去年9月动工到现在,已经吸纳了100多人务工,不仅如此,吴康还与村里36户贫困户签订了用工协议,优先安排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进园务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达川区人社局局长徐力涌介绍,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带动就业创业效果明显。

在达川区双庙乡石门寺,返乡农民工创办的绿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141户,其中农民成员138户,吸纳返乡农民工28名,辐射带动了近105名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生产。

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一家牧业公司积极吸纳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已培养6名生猪养殖大户,4名饲料、兽药经营企业主,直接带动养殖户100户以上,举办技术培训60余次,培训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

截至去年年底,该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吸收就业人口数11.8万人,其中吸收农村人口11.3万人。目前,该区返乡创业园区、基地、示范街累计入驻创业企业800余家,其中返乡农民工创业500余家,吸纳就业7800多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