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分享《落红》

2017-07-04 08:57:00    李俊辉

方英文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曾读过他的长篇小说《后花园》,微型小说集《梅唐》以及随笔集《短眠》。遗憾的是他的代表作《落红》,却至今未拜读过。所以,当得知《落红》近期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再版,并于周末在西安举行“永远的红纱巾———《落红》珍藏版西安分享会”时,我有点“坐不住”了。

考虑了两天,我决定去西安,驾着双拐去(当时崴了的左脚被上打石膏),参加方老的分享会。

妻子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她找来两条围巾,将打石膏的左脚指头包了个严严实实。虽然已有四年驾龄,可是她从没有在车水马龙的省城开过车,高速开车也没超过半个小时。对于我的顾虑,妻子一笑说,“开慢点没事”。就这样,我们提前两小时,赶到了西安高新区大都荟,当天下午两点半,《落红》分享会就在这里举行。

五百多平米的现场挤满了人,有七旬老者,亦有豆蔻少年。主办方临时增添了座椅,还是有一部分读者站在后排。分享会由《落红》责任编辑郭永新主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致辞,他说与方老商定再版《落红》的那一天,“是个喜日子!”刘社长最后一句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说:“有好作家,好作品,好读者,剩下的活由我们来干,我们也将用心做好!”

方老的发言犹如他的文字,总是那么风趣幽默,他简单介绍了《落红》的创作过程和再版的机缘。接下来,邢小利、仵埂、刘炜评三位评论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大家分享《落红》背后的故事。

邢小利是最早读《落红》的评论家,他说,当时小说还没出版,他读的是方老的钢笔手稿。后来他写了一篇上万字的评论《“废品天才”的悲凉哀歌》。“废品天才”,是邢小利对《落红》主人公唐子羽的形象概括。他还首次提出了“方式修辞”说法,对方老语言的喜剧效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仵埂教授说他曾经用了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落红》,把成千上万读者阅读《落红》的时间叠加起来,差不多就是作家的一生。有这么多读者花费宝贵的时间,与小说塑造的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对于作家来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事情。

刘炜评教授也对《落红》颇有研究。他说,《落红》出版14年,至今依然被众多读者喜爱,这是一部可以与《人生》相媲美的小说,堪称“名著”,可以传世,至少也是个“准名著”。

没读过《落红》,却当面聆听三位评论家品读《落红》,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有规模、有分量、有氛围的“导读”。

妻子替我到工作人员跟前,领取了参与微信活动获得的赠书,现场找个空隙,让方老签名。拿到新书,看到方老俊秀的毛笔签名,顿时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分享会正式开始之前,我拄着拐上前与方老合影,为了顾及形象,我将双拐交给了一旁的朋友,单脚硬撑着站立,方老见状,急忙挽住我的胳膊,扶着我合影,那一瞬间,我“零距离”感受了大家风范,一如往日阅读他的作品,整个身心感到愉悦。后来多次想起与方老合影的瞬间,这分明是文坛大家“扶了”年轻人一把啊!

天刚黑,我们赶回了陕西杨凌的家。我想,明天就开始读《落红》,就像仵埂教授说的那样,把生命中的三天时间,交给名著。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