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17:35:50 黄照
本网成都讯(黄照 向利群)7月22日,兴文首届蚕桑文化节在来自市内外的数千人见证下落下帷幕,当地村民也参与了抓鱼、泼水等旅游活动,这也是该镇首次举办乡村文化节。据悉,在2014年以前,周家镇经济发展主要以矿山经济为主,资源采掘业占了周家产业的70%以上,随即通过产业转型,尤其是经过这届蚕桑文旅节让前来的2万多名游客打破了黑色经济”、“工矿企业”,同时也展示了兴文周家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22日下午在周家镇天星村鱼孔处来自市内外的50名游客体验了手抓鱼和苗族特色的泼水节,更让游客流连忘返的虽然当日宜宾市区最高气温超过了38℃,然而周家气温却只有约25℃。, 在游客抓鱼后市民还可以现场进行烤制。
据悉,从6月中旬开始的四川首届蚕桑文化旅游节到7月22日结束,通过开幕式活动、文化创作、摄影采风、地方文化巡游,蚕桑文化展示等活动,吸引了2万多人来到周家,这些游客也直接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消费,促进了周家镇农民的参与,更让游客改变了过去对周家一个煤硫大镇的印象。
在周家镇有这样一句口号“人平两亩桑,致富奔小康”,这也是兴文县周家政府通过多年产业调整,在新形势下给全镇人民一起奋斗的目标。据周家镇党委书记李文志介绍,以前周家镇一户人只要有一个人在煤矿工作,一月就有近万收入,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全镇人民经历了“集体小康”到“全面返贫”的局面。
“因资源而兴的同时,产业结构单一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周家镇政府谋定而后动,光有蚕桑产业还远远不够,必须多产业并举,同时利用周家镇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村民参与。”李文志说。
7月22日,趁着早上凉快,兴文县周家镇周家村村民刘庆峰一早就起来采摘桑叶,“今年还能养两批蚕,再卖一万五千块没问题。”刘庆峰以前在镇上的煤矿企业上班,这几年随着煤炭行业衰落,开始种桑养蚕,今年的蚕桑文化节也让他看到了种植这个潜力巨大。
旅游文化节也直接促进当地居民增收。“这是周家镇几十年最热闹的一次,以前想都不敢想。”周家镇有财饭庄老板周桂香说,开幕头两天就接待了41桌客人,营业额有11370元,在一个月中吃饭的客人就没断过。”
据悉,2016年以来,周家镇将蚕桑作为全镇产业转型和经济突围的龙头产业来抓,目前全镇拥有桑园面积13000余亩,1437户6507人栽桑养蚕,人均拥有桑园面积2.12亩,今年有望实现人均增收3200元以上。
“下一步,周家镇将着力打造四川省特优蚕茧生产基地,提升桑园附加值。此外,继续将传统蚕业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力争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00元、增长11%。”周家镇党委书记李文志介绍,周家镇将全力做好“绿色”和特色”两篇文章,实现错位发展,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