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 11:49:00
“品种井喷”是对当前两杂作物种子市场形势最好的形容。今年,玉米171个品种通过国审,这主要得益于绿色通道的开放,使得新品种向市场释放加速。今后两年,随着联合体和绿色通道的叠加效应,一次性通过国审的玉米品种将更多,这已是行业内的普遍看法。
没有出现大单品,说明玉米育种停滞了。新一轮的品种更新换代一定是以“新血缘”为核心,并且已经有品种和组合正在或即将推向市场。盘点我国玉米6代品种:以中单2号为代表的第一代,以丹玉13位为代表的第二代,以掖单2号为代表的第三代,以掖单13为代表的第四代,以农大108为代表的第五代,以郑单958、先玉335为代表的第六代。也有人把先玉335看作是第六代半品种。其中,大品种的出现伴随着每一次的新品更新换代,比如,中国玉米大品种的代表品种有中单2号、丹玉13、掖单13、掖单2号、农大108、四单19、郑单958和先玉335。
2008年之后的10年间,中国玉米育种没有明显的突破,因为大量的育种家在模仿、在改良郑单958和先玉335品种。尽管涌现了一批诸如浚单20、京科968、五谷1790、联创808、鸿翔998、华农887等一批优秀品种,在不同地区逐渐更换了郑单958和先玉335品种,但并没有突破在资源上的创新。
业内人士认为,玉米杂交育种在产量的基础上,核心是选育出适应性好、抗性好的品种。今后品种要走向适合机收、熟期更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含水量低、种植更安全的道路,必须要有新血缘的应用,老血缘不能实现品种更换。目前,尽管大部分区域更换了品种,但并未更换血缘,即使局部区域性品种更换的是新血缘品种,但作为1.0品种还需要持续改良缺陷。(明耿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