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乾县籍大明御马监太监梁忠墓园亟待保护

2017-09-08 16:58:00   

近年来,随着《锦衣卫》《郑成功》《大槐树》《大明王朝》等一批反映明代题材影视剧热播,明代历史文化艺术与社会风俗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境内的大明御马监太监梁忠墓园及其资料保护也引起了历史文化学界的关注。

据了解,梁忠(1523-1607),字百原,西安府乾州大王(今咸阳市乾县王村镇大王村)梁氏七世孙,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19岁入宫,1552年为御马监太监,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在位51年,为国效忠,告老归故,在乾州大地传为佳话。梁忠熟悉音律、舞蹈,将朝贺乐舞“蛟龙转鼓”带回自己家乡,教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堪称“转鼓”第一代传人。

在王村镇王召李家村学校西侧,残缺的碑座、碑身被掩埋在土堆里,杂草荒芜,坍塌严重,墓园遗址破坏严重,亟待整修。据村里老人介绍,他们小时候曾进入过墓道,墓道可能通向清凉寺(王召学校内)方向。据知梁忠奏亲碑、石雕文物等也流失乡野,抢救保护迫在眉睫。乾县文物志书记载:梁忠奏亲碑为石灰岩质,碑高1.6米,宽0.75米,厚0.23米,上下有榫,首座皆失,正面阴刻楷书,碑面两边线刻蔓草花饰,碑文记录了梁忠告老还乡的奏事,刻石年月、字迹漫灭,但据碑文可知,该碑为明万历年所刻。

专家认为,梁忠是古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历史的创造者,保护墓园及其历史遗迹,充分挖掘文化遗存,对于研究我国明代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其礼乐制度提供了鲜活的资料,也为乾州蛟龙转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及其价值提供了佐证,也可达到民间史证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应引起相关文化文物部门的重视。

资料链接:

御马监太监:为正四品,相当于知府。虽说御马监只是个养马的机构,但是因为负责扈从皇帝出征并执掌兵符,同时提督西厂,御马监成为内廷最有权势部门之一。《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设御马司,掌管御厩马匹,品阶为正五品。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朱元璋重定内廷机构,将原来的九个监扩充到十二个,并增设四司八局,并称“二十四衙门”,品阶也升为正四品。《明史》记载,由于御马监职掌御马,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由此产生了一支由御马监统领的禁军。明宣宗宣德年间,正式给这支禁军起了个名字叫做“羽林三千户所”,直接归皇帝领导。

梁忠:大明御马监太监,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皇帝,后人称梁梅公。梁忠性好读书,文理畅达,勤苦不倦,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被选入宫廷,1552年被升为御马太监。梁忠喜爱音乐舞蹈, 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年)寿逾古稀,告老还乡,把宫廷凯旋之鼓“蛟龙转鼓”带回自己家乡,并在鼓壁上包饰有“蛟龙”图纹,故名“蛟龙转鼓”。梁忠奉旨冠带驰驿还乡,万历皇帝钦赐指挥使二员、蟒衣、玉带,建有清凉寺、筑城垣、三义庙等。四百余年来,梁忠开启的蛟龙转鼓艺术,经过历代艺人和乾县人民的继承和发展,成为陕西最受群众欢迎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