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0 09:35:00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新格局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按照“现代农业看杨凌”的目标,以集聚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规划建设了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的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建设八个功能园,建成粮油良种、蔬菜、苗木、良种猪繁育、良种肉牛繁育、花卉、食用菌和经济林果等八类产业,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新格局。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0年的9110元增加到2016年的14959元,增幅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打造安全农产品品牌 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和农产品的价格相比,大多数人更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杨凌时刻把安全农产品作为民生之本,积极探索建立全产业链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安全农产品生产模式,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制,按照“高端、定制、安全、科技”的标准,全力打造以“杨凌标准、杨凌认证、杨凌溯源”为核心的杨凌安全农产品品牌。
此外,示范区大力促进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连续举办四季的现代农业休闲游系列活动,依托区内旅游景点和现代农庄,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观光休闲、果蔬采摘、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带动了区内餐饮、住宿、交通、商贸等各项领域消费,促进了杨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仅2016年接待游客460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12.6%。从事休闲农业人数达到20000余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16000余人。
推进金融改革步伐 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作为国家级农业示范区,面对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常态、新任务和新要求,杨凌立足区情农情,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成立了土地银行、杨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土地流转率73.3%,有效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杨凌农信社成功改制并在四川平昌等地发起成立了3个农科村镇银行;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房屋产权“两权”等无形资产抵(质)押担保贷款试点,破解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积极推广“银保富”等产品及业务,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六大中心”协同发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除了利用多元化的推广模式进行科技示范推广外,近年来,杨凌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拓宽示范推广的新途径,成立了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六大中心”,构建起“品种、技术、培训、认证、检测”一体化的杨凌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服务全国农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发挥杨凌农科优势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杨凌依托自身雄厚的农科教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径,瞄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及科技、人才、信息等短板,以建立示范推广基地为载体,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集成示范和农民培训,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又极具杨凌特色的科技扶贫新路子,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杨凌力量”。
据了解,截至目前,杨凌在全国18个省(区)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1个。2016年实现了省内56个国定贫困县杨凌示范基地全覆盖,2017年实现秦巴山区75个贫困县示范基地全覆盖。到2020年,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都将建有杨凌农业示范基地。
现代农庄集群蓬勃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加速推进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如何在现代农业集群里构筑“大农”发展圈?近年来,杨凌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庄集群,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杨凌示范区农庄集群规划》,完成首批10个农庄设计工作,初步建成尚特梅斯、盛唐酒庄、君度·唯尔葡萄庄园、野猪林及圣嫄等现代农庄。在示范区的政策引导下,区内合作社、家庭农场积极踊跃投身到农庄集群建设工作中。
截至目前,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1个,合作社联合社8家,家庭农场71家,带动2万多农户“组团”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