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农科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2017-09-19 09:57:00    记者 梁高强

“杨凌农科”品牌价值评价结果通知书20-777

QQ截图20170920100706

作为国家设立的第一个农业高新区,杨凌示范区不待扬鞭自奋蹄。20年来,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示范推广能力显著提升,杨凌已从昔日的关中小镇嬗变为一个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

“杨凌农科”作为我国区域品牌,在2015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以总价值661.9亿元位居第二,不仅实现现代农业概念在国家品牌价值评价中华丽“首秀”,还实现现代农业科技类品牌历史性突破。自此,品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理口碑,还可以选择价值链条更长,品牌内涵更丰富,服务体验更优秀的农业品牌。如今,“杨凌农科”已成为示范区履行国家使命和推动自身发展的一面“金字”招牌,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迈进

2017年6月29日,国家农业部2547号公告发布,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辉教授和吉万全教授团队自主选育的“西农585”和“西农529”正式通过国家审定。这两个“国审麦”的共同特点都是强筋高产,都是既有高抗性又有高品质。杨凌科技创新,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良种,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输出“杨凌农科”品质。

杨凌示范区主动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发起成立“12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联盟”、“第六产业”研究中心、中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等60多个创新平台,以大协作、大联合作战的方式,加快推进关键领域农业科技联合攻关。

为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从大礼堂到小教室,从乡村舞台到农家小院,从田间地头到猪棚牛舍,处处都留下杨凌人培训的忙碌身影。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农科教资源优势,培训全国各地农村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等,共享现代农业科技红利,每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4.5万人次以上,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使之成为服务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受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委托,杨凌示范区组织两期13天的“2017年宁夏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6月15日,180名宁夏学员不远千里赶来杨凌学习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这已是宁夏人社厅来杨凌组织开展培训的第10个年头,累计共为宁夏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280人次,为宁夏建立基层先进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持。

自200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陕西白水县建立苹果试验示范站以来,目前白水县苹果种植面积55万亩,苹果产业产值43.98亿元,苹果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杨凌示范区面向旱区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1个,覆盖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18个省(区),形成了大学、产业链、科技特派员、媒体、展会、农民培训等六大推广模式,把“杨凌农科”优势和各地方政府力量有效衔接,实现了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人才联动。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研究和示范推广,让科技进村入户,与农民需求无缝对接,促使农业科技在“最后一公里”上迸发新活力。2016年,杨凌面向旱区共开展农业科技培训590场51908人次,示范推广面积6589.56万亩,推广效益175.69亿元。

融入“一带一路”

加强国际农业合作

作为国家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自2005年承担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发展中国家农业培训的任务后,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在杨凌培训学习交流农业领域知识和技术。历经数十年发展,援外培训成为“杨凌农科”品牌迈向国际的重要传播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杨凌的国际影响力。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架起了诸多丝路沿线国家与我国交流合作的桥梁,把“杨凌农科”融入发展中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进程里,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今天的杨凌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我国唯一农业自贸区优势,正在打造世界一流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区,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释放“杨凌农科”品牌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并在哈萨克斯坦和荷兰等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企业走出去发展搭建平台,使之成为“杨凌农科”品牌走向世界的聚集地。

“杨凌农科”如今已形成以农业科技创新品牌、农业国际合作品牌、科技示范推广品牌、农业科技服务品牌、现代农业种业品牌、农业科技展会品牌、安全农产品品牌、特色涉农工业品牌、农业文化旅游品牌、农科金融服务品牌为主要支撑主体的构架体系。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