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杨凌:城乡一体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7-09-20 10:30:00    记者 王晓艳

以全域为整体,率先在全省高标准编制完成了《杨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

在全省各市(区)中第一个实现城乡政策一体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幸福院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

城乡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部按照全域一盘棋思路统筹推进;

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7%提高到2016年的63.45%……

近年来,杨凌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产业发展融合”的方针,立足于农业科技优势,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城镇化为吸纳,以政策为保障,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蒋周李社区水景观公园美如画

城乡居民 享受同等民生保障

“现在有个大小病都不怕了,敢看了!”说这话的是62岁的杨凌农民汤德宽。汤德宽因患心脏病要做心脏搭桥手术,十多万元的手术费,对这个原本就不富足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令汤德宽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结算时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共报销了8万多元,他自己只掏了2万多元。汤德宽享受的是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政策。

“普惠民生,就是要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民生保障,要让每个农城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杨凌的决策者一直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杨凌以政策统筹为突破,按照“城乡政策一致”的总要求,对31项民生政策进行填平补齐,实现了城乡政策标准基本一致,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7%提高到2016年的63.45%,并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政策一体化。

926-7-1

全域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不是国家政策好,我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灿烂的笑容,透露出昝娟妮发自内心的喜悦。走进五泉镇安置小区居民昝娟妮家里,116平方米的住房装饰一新,液晶电视、冰箱、多功能饮水机等一应俱全,电信网络、天然气等全部入户。

全域城乡一体化,须从统筹规划破题。近年来,杨凌按照“城乡一盘棋”的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坚决推倒城乡“二元墙”,率先在全省编制《杨凌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将城乡空间框架由1城4乡1镇1街办87个行政村,调整为“一城二镇、五个新型社区、若干个美丽乡村”,同时配套编制“四化同步”、“三产融合”、生态建设、信息化等专项规划,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城乡规划新体系。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近五年建成杨凌大道等市政道路46.2公里,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4万套。不断加快五泉、揉谷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建设进度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施了蒋周李、毕公等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截至目前,五泉镇安置小区农户已有1000多户入住,二期650多户正在分配,在城市中心区启动了温馨社区等6个集中安置社区的建设工作,实现了3.76万名农民进城进镇落户。

“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只掏一块钱就能坐到城里,对我们来说这坐的就是幸福车啊。”在通往城区的公交车上,谈及杨凌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实惠,五泉镇的高师傅竖起大拇指笑着对记者说。

随着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过去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许多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开始惠及杨凌农村居民。按照“农村交通城市化,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思路,杨凌统筹建设了城乡道路客运服务设施和运营线路,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制定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配套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村气化工程,2017年将实现农村天然气全覆盖。

教育、文化、卫生等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促进了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近五年累计投入4.3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0所,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实现全覆盖。35所农村幸福院和6所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杨凌尚特梅斯庄园

加快“三产融合”步伐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2016年,杨凌尚特梅斯庄园与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达成协议,尚特梅斯庄园将作为供应方,长期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提供自产的猕猴桃。一个农业庄园的猕猴桃缘何能走上国宴餐桌,这离不开尚特梅斯庄园对猕猴桃品质的严格把控,更离不开杨凌对现代农庄的倾力打造。

和尚特梅斯庄园一样,如今,一座座经营规模化、产业多元化、分工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农业庄园,正在杨凌这片沃土上蔚然兴起。

近年来,杨凌加快“三产融合”步伐,以产业一体化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推进现代农业、田园农庄、职业农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规划建设了1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累计流转土地5.76万亩,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67%,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72个,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区建设为契机,依托两所大学从“集中培训、生产实践、技能鉴定、跟踪指导”四个步骤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对区内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职业农民约5000人。

曾经,一个城里人的身份让许多农村人向往。如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杨凌规范了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管理,将政府的公共服务延伸到了村一级,就近为群众提供户籍、社保等“一站式”服务,使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