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1 11:17:00 李俊辉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关于“三农”的新政策,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在中国大地铿锵回响。“土地承包权延长30年”的好政策更是给农民朋友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亿万农民朋友对土地投入的信心。
生活在城里的儿子心想:这样的好政策,不知道在家务农的老父亲知道不?于是他赶紧拨通了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对父子,感受他们用电话线串起的十九大新声音。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我给独自一人在农村老家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最近忙于农活,估计父亲没看新闻,十九大报告和农民有关的利好消息,得给父亲说一下。
果然,父亲忙着种麦子,没顾上看新闻。
“就是有时间看,有些也不一定看得懂。”父亲在电话那端嘿嘿地笑着。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了,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我给父亲讲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再延长30年!真的吗?”父亲有点不相信。
“肯定是真的!还有许多关于农村和农民的好消息,下次回家当面讲给您听。”
“那真是太好了!下次分地,二牛就有地了。”父亲高兴的在电话那头笑出了声。
二牛是弟弟第二个孩子的乳名,是国家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户口在农村。在第二轮土地政策执行期间,两个妹妹出嫁了,弟弟娶妻生子,家里的户口本上迁出两口人又增添两口人,相应的地亩数刚好不变,一家人有8亩4分耕地。去年弟弟添了老二,满月时父亲还念叨——啥时候给我二牛能分上地。
去年我也添了二孩,母亲进城帮我带孩子,把父亲一人留在了老家。我们都劝父亲少种点地,到城里来住。父亲来了一段日子,终究不习惯,不顾劝阻,返回老家。
他说在老屋住着敞亮。
三十多年前土地包产到户,父亲高兴地做梦都笑出了声。儿时的我无法理解父亲的喜悦,更不懂得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那时候家里分了七八亩地,父亲还承包了村里两亩地。在那个农业机械化没有大面积普及的年代,父亲母亲靠勤劳的双手,把每块责任田搭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不识字,但父亲是一位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农民。他听说杨凌的小麦品种好,就先后从杨凌买回“小偃6号”和“小偃22号”,那些年,家里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
今年国庆节前,父亲打电话说,让我在杨凌买二亩地的“西农979”。我又一次劝父亲不要种地了,父亲虎着脸说:“农民不种地干啥?再说如今种地,全是机械耕作,手背搭着跟在后面就行,没有多少活。”我又一次未能说服父亲。
父亲一生热爱土地,离不开地,虽然已经65岁,却依然忙碌于田间,犹如一头勤勤恳恳,不求回报的老黄牛。既然父亲不愿意离开土地,那就索性由着他的性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让他充分享受泥土的清香。
打完电话,我仿佛看见父亲走出院子,在门前的那棵大树底下,给村里的叔伯婶子们,讲述着他所理解十九大新政策。
读完整篇文章,小编激动不已。一句句质朴而温情的话语,诠释了浓浓父子情,让人在感动之外更觉父辈们对土地深沉的爱,以及对“三农”新政策的迫切渴望。
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党的十九大释放的“三农”好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倾泻而下浇灌着中国大地和农民朋友的心。今天,让我们满怀信心共同期待新政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