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双创之火农高会上燃劲正足

2017-11-08 10:22:37   

  在第24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举行期间,众创田园区(G区)举办创客创新创业展,展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新成果,大学生双创展区、新型职业农民双创展区等接地气的杨凌创业创新成果,受到了广大参观群众的青睐,1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每天吸引了4万人次来参观。

  大学生“农夫”耕耘广阔天地

  “我们的农田地势起伏,形状也不规则,无人机怎么精准喷药?”“经过实践,我们探索出不同作物、不同病虫害、不同机型配套的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技术要领,结合定位技术设置路线图,实现植保无人机科学高效喷药施肥。”杨凌领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康向参会群众现场答疑解惑。“未来农业一定是全程机械化,植保无人机将会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进一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刘康这样说道。

  杨凌的创业政策让刘康实现了创业梦想,甘心做一个“农夫”,耕耘广阔天地,而他仅是此次参展大学生双创展区的一张青春面孔。目前,杨凌围绕打造农业特色鲜明的“全域化”双创基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创业者纷至沓来,现已聚集大学生创业企业270多家,2016年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近5亿元,以创业带动就业约4000人。

   职业农民“双创”潜力无限

  大学生创业风风火火,职业农民也不甘示弱。在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的新式大棚里,职业农民马新世正在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介绍“杨凌3+2技术”——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技术、袋装基质有机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植物碳基营养肥料技术。其中引人瞩目的“枕头”亮点多,这里的小兰瓜、西红柿等蔬菜不是种在土地里,而是种在一个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的“枕头”里。“枕头”里面装的是杨凌职业农民马新世发明的植物生长营养有机物质。他命名为“有机营养枕”,这项新技术不仅解决了土壤有机质缺乏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土壤连茬种植障碍难题。

  据了解,杨凌为了引导职业农民创业,从项目立项、资金帮扶、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套餐式支持政策,目前已有200多名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当上老板,并带动5000多人实现就业。

  (本报记者 梁高强)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