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推行新型防治模式、织密结核病防控网

2017-11-30 16:23:39   

为进一步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交流结核病诊疗研究新成果及技术,促进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的提高,陕西省保健协会结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结核病医联体、医院联盟、省级结核病定点医院-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共同举办的省保健协会结核病防治委员会、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学术年会及年度工作会议暨结核病业务人员培训班于11月23日至26日在西安举行。 

这次会议邀请了三十多位全国及省内知名专家授课,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的意识,提高各行业对结核病防控的重视,提高民众的结核病知晓率;同时,共同探讨提高结核病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促进防治结合和科研机构研发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这是继去年发起成立的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以及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耐药结核病论坛之后,由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主办,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承办的又一次重大会议,也是在新形势下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推动我省结核病防控网新模式进行的又一次探索和实践。 

着力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结核病防控新模式 

目前,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100万人。据我省结核病防治机构统计,我省目前是全国结核病发病率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 

我省高度重视关乎社会大众的结核病防控工作,结合全国其他省市结核病防控新模式的经验成果,于2014年制定出台了《陕西省加快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方案(试行)》,建立省、市、县(区)、乡、村“5级结核病防控网络”,在全省范围推行以“强化基层防控能力,完善‘兜底防治’体系”为主导思想的“结核病五级防控”新模式。 

随着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的深入推进,全省结核病临床诊疗工作已由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为推行我省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让分级诊疗制度在全省结核病防治领域落地开花。在省卫计委的主导下,2015年4月,省结核病防治院牵头邀请了北京、上海、广州、新疆、甘肃、宁夏、湖北、浙江全国8省市区结核病防治领域专家召开了“陕西省结核病防治新模式工作研讨会”,介绍各省的结核病防控及结核病防治新模式推行的经验,对我省推进结核病防治新模式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为了尽快使上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扶持下级医院技术发展,从而真正做到“强化基层”这项重点工作,尽快提高结核病定点医院的诊疗能力,弥补完善结核病五级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将我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落到实处,2016年7月,在省卫计委主导、省结核病防治院牵头下,全省30多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负责人,以及各市县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齐聚西安,共同发起成立了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有力推进了全省新型结核病防治模式的落实。截至目前,首批签约单位已经达到30余家,包括宝鸡、咸阳、渭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等8家市级医院和22家县级医院,成员单位覆盖关中、陕南、陕北区域,另有60余家医院或防治单位提出参加医联体意向。 

医联体、医院联盟成立后,省结核病防治院组织专家先后赴临潼区人民医院、安康市岚皋县医院、延安市二院、汉中市二院、商洛市商南县等医院开展结核病定点医院业务交流协作,协作内容包括业务查房、疑难会诊、门诊坐诊、结核知识讲座,义诊、调研等。2016年,省结防院与基层定点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危重患者上转、治疗稳定后下转巩固治疗已正常进行。 

今年以来,为加强全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成员单位的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工作,制定规划方案,领导监督实施,省结核病防治院领导带队,先后赴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宁强县医院、镇安县医院、宝鸡市疾控中心、宝鸡市解放军第三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高陵县医院等多家医联体医院联盟成员单位开展协作指导工作。并通过结核病远程会诊平台对延安二院、宁强天津医院、柞水县医院等6家成员单位开展协作技术指导,其他成员单位远程会诊系统正在陆续开通中。同时,抽调业务骨干,参与省级督导组5个,深入全省10个地市和107个区县,历时两个多月,对所辖县区的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结核病定点医院、县级非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导,并访视多名患者,了解治疗情况,为每个县区建立防治台账并提出改进措施。 

省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刘锦程说,省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市县,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医联体成立前,患者到省级医院看病,除了正常的诊疗、医药、住院费用外,还得负担自己和陪护人员食宿费用,以及治疗间隙的往返交通费用。医联体成立后,省结核病院定期派专家到各市县医院坐诊、查房、会诊,或者通过远程诊疗系统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患者再也不用来回折腾,轻症患者“家门口就近治疗”成为现实,这不仅省去了食宿、陪护及交通等费用,更重要的是二级医院的收费标准更低,新农合报销比例更高,这“一低一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难题。 

加强基层医疗人员培训 织密五级防控网 

在当前结核病防控新模式下,大量基层一线医务人员,如何提高结核病防控知识、规范诊疗手段等问题,给我省结核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为使我省结核病新模式顺利推行,让基层一线医疗人员全面了解结核病流行、传染途径,掌握结核病的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原则等结核病防治工作要点,将“重在预防,治疗就是最重要的预防”的防控理念落到实处。在省卫计委安排部署下,2015年、2016年省结核病院共承办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基层从业人员培训班17期,共计4000多人进行了相关“预防登记管理、临床诊疗、检验、放射”等专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紧接着,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耐药结核病论坛暨2016年全国耐药结核病基础、临床和控制进展学习班”在西安召开,也是我省首次承办全国级别的耐药结核病研讨大会,而且这一全国性会议由定点医院承办,在陕西尚属首次。 

今年以来,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为契机,以推进健康陕西为统领,顺应医改形势,确定医院发展方向,又承办了“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首届护理、院感培训班暨继续教育项目”,省、市、县、镇、村五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近200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同时,举办了“放射、检验、临床”等专业5期省级结核病继续教育培训班,参与全省保健协会巡讲5次,积极组织各科专家参加各类公益讲座与义诊活动近20次,发放6种宣传资料共1万余份,召开省保健协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常委会议及上半年工作会议,上述活动覆盖了全省各级结核病专业人员3000余人次,接受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在省卫计委带领下,积极践行省级结核病专科医院职责和使命,通过组建全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依托结核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对全省各市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展开技术帮扶、专题培训,免费进修等支持活动,切实提升各级定点医院防治能力,对广大群众、各类机关院校针对性的举办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义诊活动,进一步增加群众的结核病防治意识。 

结核病防治一线 临床医生竞拼技能 

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一浪高过一浪。2016年8月4日,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结核病诊疗规范化建设,由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主办、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承办的陕西省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暨国家竞赛选拔赛成功举办! 

来自全省各地市县结核病防治一线的临床医生们齐聚西安,展示风采。参加竞赛的11支队伍,共有55名选手。技能竞赛主要包括结核病基础知识、防治、诊断、影像学、治疗5个方面内容,分笔试和团队现场答题两部分。竞赛当日开幕式上,陕西省卫计委副主任刘岭强调,此次竞赛非常重要,希望各地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者以此为契机,结合实际,激励钻研业务、勤练技能,切实推进诊治能力建设。 

为了让结核病防治知识更广泛地普及并深入人心,承办方特邀陕西广电大健康产业公司《百姓健康》全程介入,通过微信公众号、现场高清直播等途径,线上线下相结合,吸引大批医护工作者互动、交流、传播,短短两天微信公众号就有3.2万多“粉丝”使结核病知识的传播、医生之间互动交流以及结核病防控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悉,在传染病领域开通APP,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在省内属首家。 

经过激烈的角逐,商洛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来自咸阳市中心医院的苏海生获得个人成绩一等奖。咸阳市中心医院苏海生、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张少毅、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李本珍、商洛市山阳县人民医院祝捷、兴平市人民医院金银岭被评为优秀选手,他们代表陕西省结核病医务工作者参加全国总决赛。据悉,我省此次结核病临床技能竞赛中,评委由多位国内结核病专业知名专家及国家相关组织领导担任,专家们表示,陕西省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结核病专业学术交流气氛活跃,加之成立的陕西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医联体、医院联盟以及在西安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耐药结核病论坛,对陕西全省尤其是基层定点医院能力建设具有很好的提升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结核病从业人员的自信心和影响力,展示了陕西省基层结核病定点医院的医疗水平。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省结核病防治院院长刘锦程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等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推进“健康陕西”为统领,顺应医改形势,确定医院发展方向,努力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贡献力量。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