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2 17:33:00 冯喜子 王心怡
塔山,原名大周山,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南25里荥密交界处,属嵩山余脉、浮戏山脉。主峰高544.2米,为古汴河之源。北宋时期,宋仁宗为曹皇后建塔其上,因名“塔山”。
塔山巍峨险峻,风景秀美,翠林修竹,青石叠梯,是郑州西部爬山、观景、体察民俗风情、收集野史传说的绝佳去处。
塔山之中,共有三泉九峪。
“三泉”是:雉鸡泉、润笔泉、珠帘倒卷泉;
“九峪”是:贾峪、朱家峪、牧子峪、开峪、水峪、胡峪、榆峪、老鸦峪、十贯峪。
山上还修有叠石寨墙,名钺佛寨;有千年古寺,名圣寿寺;寺内有塔,名千尺塔;还有马蹄坑、写字崖、呼雷石、牧猪泉、星月石等名胜景观数十处。
塔山之上,有古寨一座,名为钺(yuè)佛寨。
钺是一种象征王权、军权的礼仪用古兵器,形似板斧而较大。寨名“钺佛”,是取“持钺卫佛”之意,古人最初在塔山建筑城寨,应是为了保护山顶的圣寿寺、千尺塔等佛教经典建筑。
钺佛寨围绕山顶而建,现今东门、南门、西门三座寨门及大部分寨墙保存相对完好,其中南门与东门还存有门额。
据史料记载,咸丰年间,捻军(时称“皖匪”)西犯,中原人惶恐不安,密县、荥阳的士绅商议如何避寇,最后决定分别据险筑寨。荥阳监生郑树棠便组织当地村民百姓,筹集物资重修、加固钺佛寨,并保存至今。
钺佛寨南寨门
钺佛寨西南不远,还有一座皇姑寨,那里抗战期间曾发生过一场为时两天的激战(详见册后“塔山故事”),战斗导致寨门、寨墙损坏严重,寨内神庙、寨主楼、窑洞等建筑也都破坏殆尽。所幸钺佛寨没有经历炮火的残酷考验,大周山上的圣寿寺、千尺塔等历史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钺佛寨东寨门
据考证,郑州西部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古山寨群,主要集中在巩义、登封、荥阳、新密四市交界地带,大致为嵩山北部到东部的浮戏山、横岭一带,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仍有40座以上,较出名的除钺佛寨、皇姑寨之外,还有万山寨、横岭寨、摩旗寨、大山寨、青龙寨、焦山寨、柏枝岩寨、周家寨、牛家寨、梅山寨、二郎寨、五岭寨、高咀寨、马头寨等。
据史料记载,这些山寨最早始建于宋金时期,后世各代均有修缮或新建,最晚的如皇姑寨,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曾进行了修补。
钺佛寨西寨门
这些寨堡全部建于山顶之上,距人们生活之地很远,一般人平时难以到达,加上当初修 建之时,只是为了临时躲避之用,山寨内大多没有水源,生活不便,匪患过后即被废弃,史料里记载较少。
寨额上的字是:“钺佛砦 咸豐拾年桂月中浣 穀旦”。
意思是:“钺佛寨 咸丰十年八月中旬黄道吉日”;咸丰十年即1860年。
钺佛寨内有古寺一座,名为圣寿寺,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民间传说认为该寺是北宋仁宗皇帝赵祯为曹皇后所建。
朝圣之路,岁月斑驳
当地僧俗为了感戴皇恩,启建诵经祈福法会,祝愿皇帝圣体康泰,犹如大周山上的石龟一般万寿无疆,并据此取名为圣寿寺,以表纪念。圣寿寺与相国寺、少林寺、白马寺、洞林寺、风穴寺合称“中原六大寺院”,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皇家古刹。
圣寿寺虽藏于深山之中,但声名远播,一年四季香客络绎不绝,各地游人也慕名而至。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均有大批佛教信众云集寺 内,烟火极盛;每年四月初八释迦摩尼诞日,以及九月九日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寺内更是人山人海,颇为热闹。
千年以来,圣寿寺经过了无数次整修和重建,而最后一次重建是在2011年,投资人是河南省豫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亚峰。
王亚峰,原名张振龙,是荥阳市贾裕镇塔山村人。
圣寿寺后,矗立高塔一座,俗名千尺塔。
千尺塔为九级六角形阁楼式砖塔,塔底周长17米,塔身净高15米。如果从大周山脚下量到塔顶,则有一千多尺,故俗称“千尺塔”。
千尺塔由白灰、青砖混合建成,坐北向南,塔身设有真假门洞,一层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内直径2.35米,二至四层塔心室相通,四层以上为实心。从下往上,塔身逐渐变小,最上层为六棱尖顶。
塔身每层有叠涩塔檐,塔檐部为7层叠涩和5层反叠涩砌筑,除上部二级外,均砌出平座。
千尺塔在大周山巅矗立千年,期间有文献记载的地震已有29次之多,其中1813年的大地震震中就在附近的谷山之中,这次地震导致千尺塔周边的庙宇几乎全部坍塌,但千尺塔却安然无恙,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砖构建筑艺术的高超。
千尺塔是中国佛塔演变的实物标本,对研究古建筑具有重要价值。1986年11月21日,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塔身进行了全面维修。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尺塔又名曹皇后塔。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史书记载,曹皇后是宋朝开国名将曹彬的孙女,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性格方正娴雅、沉毅机敏,18岁就被册封为皇后,仁宗死后,她先后被宋英宗、宋神宗分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64岁时病逝,谥号“慈圣光献皇后”。
民间传说,曹皇后是荥阳贾裕镇朱家峪民女,被选入宫后,思乡成疾,仁宗皇帝遂命在朱家峪修建千尺塔,在开封皇宫内修建望乡楼,供皇后登楼望塔,缓解思乡之情。望乡楼很快就完工了,千尺塔却屡建不成,皇帝因此杀了不少人。后有能人献计,在大周山顶建了一座宝塔,加上山体高度,自然超过了一千尺。这就是曹皇后塔。
明嘉靖年间《重修大周山圣寿寺碑记》载:“试观大周胜概,东枕子房,西连昼尾,嵩岳耸其南,恒山经其北,壁立万仞,秀起文峰,虎踞龙盘,地势攸钟。此定光之所以至也。是虽去矣,灵气犹存;身虽逝矣,骸骨尚在,此塔记之所以立也。”如碑记属实,则千尺塔实际上就是为纪念五代高僧定光和尚而建了。
千尺塔已矗立千年,它的真实历史我们可能已经难以考证,但宝塔既在,故事就在,大周山的历史文化魅力就在。
除历史人文建筑之外,塔山的自然风景也是闻名遐迩。
塔山卫士白石鳄,横卧谷口镇山妖。
老树依残寨,青天覆黄土
篆书碑文:大周山圣寿寺
千尺塔前拦路树,劝君正衣拜佛陀。
半山腰上夫妻树,同甘共苦度春秋。
★润笔泉 千尺塔西南侧不远处的深涧旁,岩石上有一小孔,用手指插不进去,若用树条插探,便有微黑色的泉水流出。相传当年曹皇后以枝为笔,以泉为墨,以石为纸,勤学苦练,终得出人头地。
★写字崖 从润笔泉石级而下6米左右,有一巨石横撑如棚,距地面一丈多高,沿着窄径而下,有一块巨大的青石,就是“写字崖”,传说曹皇后常在此练习书法。相传,用湿巾擦拭青石,会不时现出“清”、“水”、“流”、“东”等楷书字形,色淡如墨,大约两寸,干即不显。如今崖石常年沐风栉雨,字迹已经斑驳难识。
★牧猪泉 位于塔山东南侧山崖半壁处。传说曹皇后小时候常在此放牧。一天烈日当空,猪渴难耐,哀叫不止,曹皇后即指此处说:“渴了就往下拱。”猪奋力拱去,果然清泉出现。至今泉水常年不涸。
★星月石 位于牧猪泉上行不远处。石板庞大,平展如镜,因上面斑块累累且酷似日月星辰而得名。
★二仙洞 位于钺佛寨东南200米的峭壁上,由西侧沿悬栏行10米可达,洞府幽深,洞侧万丈深渊,不少人摇首止步,前往者多为勇夫。
★蟠龙寺 位于塔山脚下。圣寿寺分为上下两寺,上寺耸立山巅,下寺居于山脚。蟠龙寺即为圣寿寺之下寺。
★野杏林 塔山之上,有上万株野杏树,密集成林。每年春季,杏花满山,落英缤纷;每年秋季,满山红杏,十里飘香。当地百姓多等杏子烂熟落地之后,背竹筐上山收集杏核,集市卖钱。
★汴水源 塔山东侧山涧水系即为汴水源头,每逢雨季,山涧溪水,百流汇聚,淙淙激流,依山而下,千洄百转,归流汴京,成为千古传诵的皇家水脉——汴水。历史上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的水系即为汴水。汴水的发源地就是塔山。如今的汴水源已拦坝成库,绿水青山,瀑群卷浪,美不胜收。
★和尚坟 据说是定光和尚埋骨之地。
此外还有马蹄坑、牛角泉、呼雷石等著名景点数十处。
重建而起的大雄宝殿
塔山故事
1、曹皇后的传说
相传,大周山下有一户人家,养有一儿一女,哥哥聪明能干,经常外出跑买卖,妹妹却长了一脸病疮,还经常流着两条鼻涕。由于父母双亡,女孩和哥嫂一起生活。嫂嫂不贤惠,让女孩白天上山放猪放羊,晚上还要纺棉花。女孩太累了,就把棉花拿到山上挂在酸枣树枝上,说:“你能帮我纺花吗?”不成想,晚上回家,棉花真的变成线穗了。有一次,女孩下山时不小心滑到了,酸枣枝把衣服刮破了,她说:“枣树的圪针应该往下弯。”果然,第二年春天,在她滑倒地方的酸枣树的圪针都向下弯着长,非常神奇。
曹女善良懂事,喜爱文墨,在山中放牧时,常用树枝在山石上习文练字,其精神感动了山神,从山石间流出一股墨汁来,供其练习使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沐浴在墨汁的墨香和山间草药的药香之中,曹女头上脸上的病疮竟然渐渐消失了,该女由是变得美丽端庄,楚楚动人。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宫内,宋仁宗便派人把她接到宫中,并很快册封为皇后。
后来,曹皇后过不惯宫中锦衣玉食的生活,思念家乡,抑郁成疾。仁宗便命人在她故乡建一座千尺高塔,同时在宫内建筑“望乡楼”,以便皇后登楼望塔,解其思乡之愁。望乡楼很快就建成了,可千尺塔却迟迟建造不成,为此宋仁宗还杀了不少工匠。要知道建造一座千尺高的塔谈何容易,当时有一位聪明的工匠就出主意,以羊群驮砖,白灰浆砌筑,把塔建于大周山上。很快一座九级六角阁式塔就建立在大周山之巅,因此,大周山也叫塔山。此后,曹皇后就能站在开封的望乡楼远眺家乡的千尺塔了。
2、曹皇后和曹国舅
曹国舅,名佾(yì),亦作景休,八仙之一。《宋史》因他为慈圣光献皇后(即常说的曹皇后)之长弟,故称国舅。塔山圣寿寺内存有曹国舅形象的碑刻。
据传说,曹皇后有两个弟弟,一个是成为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另一个却自恃为帝室的亲戚,逞强行恶,抢夺百姓的田地据为己有,而且不法的小人多出自其门。曹皇后深居宫内,不管曹家事务;曹佾竭力规劝其弟,但都不能使其改过自新,最后竟被其视为仇人。曹佾说:“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不可更改的。我家行善事,累积阴功,才有今日之富贵。如今我弟积恶至极,虽然明里他能逃脱刑典的制裁,但暗里却难逃天法。如果一旦祸起,家破身亡,到那时想牵只黄狗出东门,都是不可能的,我既感到耻辱又害怕真的会发生此事。”
于是他散尽家财,周济贫苦之人。再后来,他直接辞别家人和朋友,身着道服,隐迹于山岩,修心炼性。数年之后,他已达到心与道合、形随神化的境界。
有一天,汉钟离和吕洞宾游至他修道之处,问他:“你闲居时修养什么?”国舅答:“其他的无所作为,只修道而已。”二仙问:“道在哪里?”国舅指着天。二仙问:“天又在哪里?”国舅指着心。钟离笑道:“心即天,天即道,你已经洞悟道之真义了。”于是授他《还真秘旨》,令他精心修道。不多久,他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
曹国舅事迹见于《纯阳帝君神化妙通记》、《宋史》、《陔余从考》、《历代神仙史》、《神仙通鉴》等记载。
曹国舅证仙果后,亦有仙文集传留于世,诗曰:
物表英才性朴纯,天然气象妙精神。
眼空四海全无欲,心贯三才绝点尘。
帝赐金符微一笑,师传玉诀乐长春。
源缘慈父征唐德,积一皇后二仙真。
3、史书记载的曹皇后
据宋史记载,曹皇后是宋仁宗册封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出身将门,品貌双全,光彩照人,性格方正娴雅、沉毅机敏,平时注意率先垂范,经常率领宫人种谷植桑,不辞劳苦;倡导勤俭清正,注重国计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她待人宽和,对皇帝很体贴,但闻过必谏。
(一)宫廷平叛。庆历八年(1048)正月,江宁府(今南京)驻兵纵火致灾。此事引起了曹皇后的警惕,所以当仁宗打算在闰正月十五日再度张灯结彩闹元宵时,她立予劝止。过了三天,亲军武官颜秀等人作乱,击杀军校,乘夜直逼皇帝寝宫。仁宗闻变,跳下床就要往外跑,曹皇后一把将他拉住,关上门,派人速召卫士护驾。颜秀等杀到殿下,乱砍宫人,惨叫之声直达寝宫。宦官何承用怕皇帝受惊,谎称是乳母殴打小宫女弄出来的怪声。皇后喝斥道:“反贼在殿下杀人,皇上正想往外跑,你还敢胡说!”卫队一时没赶到,情况万分危急。出身将门的曹皇后这时显露出了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她料到反贼必会放火,即命令宦官们早早备下水桶。反贼果然纵火,宦官们慌忙泼水,火随起随灭。被派出行动的宦官,曹皇后都亲剪其发以为标识,说:“平贼后论功行赏,谁出了力,以此为证。”宦官们听了,个个奋勇当先,与赶到的卫队一起擒灭了反贼。
(二)扶立英宗。仁宗无子,抱养堂兄濮王之子赵曙,曹皇后亲自抚育。嘉佑八年(1063),仁宗病逝。时值深夜,左右想开宫门召辅臣入内,曹皇后说:“当此非常之时,宫门岂可夜开!”随即收齐各宫门钥匙,又密谕诸臣黎明入宫。次日晨,诸臣来到,皇后主持紧急会议,迅速议定嗣君等事,即召太子赵曙入内,让他继位。太子且悲且惊,哭着往外跑。皇后令辅臣们将他护住,给他换装;接着下令宣召百官入朝听旨;又召翰林学士起草仁宗遗诏。百官到齐后,宰相宣读遗诏,赵曙即位,是为英宗。仁宗暴病身亡,曹皇后当此危殆之际,再次显示出处乱不惊、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干,一切安排妥当,朝中肃然安静,百官贵戚无不叹服。
(三)垂帘听政。曹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预朝政,英宗患病,与群臣恳请她暂时听政。当时韩琦、富弼、文彦博、司马光、曾公亮、欧阳修等群贤辅政,曹太后对他们十分敬重,虽然垂帘听政,却只出坐于小偏殿,凡一时难以裁定的,她总是说:“诸位再商量商量。”从不自作聪明,随意拍板。第二年夏天,英宗病愈,曹太后即命撤帘还政,英宗拿着诏书犹豫不决,一直拖到秋天才施行。曹太后垂帘听政一年多,大权在握,却对娘家亲属及左右臣仆要求特别严格,丝毫照顾都不给,更不准曹家人随便出入宫禁。
(四)临终救贤。苏轼因诗获罪时,曹太后病得很厉害,神宗日夜奉侍,衣不解带。一天,太后昏沉中听到有人议论此事,吓得一下子清醒过来,连忙对神宗说:“以前仁宗录用了苏轼兄弟,高兴地说:‘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现在苏轼被抓,是不是仇人害他呢?罗织罪名,竟至于在诗文中找词儿,即使真有些牢骚话,那也是小过错吧?我的病已经难好了,不能再搞出些冤案伤害中和之气!”神宗边听边哭,满口答应,苏轼才得免大祸,很快获释。曹太后不久即溘然长逝,得到“慈圣光献”的美谥,可谓名副其实。
4、民间传说中的定光佛
定光古佛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普遍的,是说他原来是唐末宋初的高僧,法名志蒙,俗家姓郑,名自严。
据传,定光十一岁出家,投汀州契缘法师席下,年十七游豫章,入庐陵契悟于西峰圆净大师。得道後在汀州地区传法。曾经为莲城诸地方除蛟患,在武平县南巖隐居时,又收服了山中的猛虎和巨蟒,乡民非常尊敬他,建庵供他居住。八十二岁时坐逝。多年以後,汀州城遭寇贼围攻,相传他显灵退敌,使全城转危为安。朝廷于是颁赐匾额,将他住过的庵寺命名为“定光院”,他也因而被尊为“定光佛”,与伏虎禅师并列为汀州二佛,成为闽西汀州的守护神之一。
民间传说,定光爱穿鲜艳的绫罗法衣,往来于城区化缘。他喜食猪首,从不间断,化缘讨得钱物,每每以换取猪头肉当饭,因此人称猪头和尚,而积道山也因此有猪头山之称;其行为与杭州灵隐寺著名的济颠和尚类似。
有关于定光的神异事件的传说很多,例如他预知坊门街将发生大火灾,又不能泄露天机,就化成一个小和尚,一手托一个盘子,一手拿一双筷子,以筷敲盘,口中唱着“筷筷盘”的歌,暗示这条街的人快快搬家,一连敲了三日,才被一秀才觉察其中必有奥妙,动员众人搬家。老百姓们刚搬走不久,就见熊熊大火从天宁寺方面直扑而来,不到一个时辰整条街就烧成一片废墟。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敲“筷筷盘”的小和尚就是天宁寺的猪头和尚。又如在大旱年间官府设坛求雨,邀请他上台祈祷,果然降了雨。在大拷山时,除夕夜大雪封山,寺里断了火种,师傅命他去百旦坪取火种,来去有二十里,但顷刻间就有火种取回。这些特异事迹,虽未见正式史册记载,但祖辈代代均相传其事。
宋人赵抃清《光孝禅院真身定光如来赞》云:
散圣初来似狂徒,盘餐一日一猪首。
逆行坐脱世始知,古佛定光化稀有。
教言能伏灾风火,大士同慈喧众口。
为霖救旱享克诚,响应未尝渝所守。
衢人知恩思报恩,广殿深堂宜不朽。
“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定光俗家姓郑,而圣寿寺内古碑记载,“是虽去矣,灵气犹存;身虽逝矣,骸骨尚在,此塔记之所以立也。”也许是定光晚年,自知时日无多,起了落叶归根之念,这才到荥阳寻访郑氏祖籍,最终坐化大周山。
当然,一千多年前的事,仅凭一座古碑是很难断定的。
5、宗教典籍中的定光佛
据佛经记载,定光佛,又叫“燃灯古佛”,是佛教中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是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地位尊贵。如来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弥勒佛主修未来,是“未来佛”;燃灯佛主修过去,是“过去佛”。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在我国宗教界,许多供奉“竖三世佛”或“三时佛”的庙宇,往往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据记载,五代时期,民间有传说,定光佛将转世普渡众生。宋人朱弁《典洧旧闻》记载,五代宋初浙江西湖法相寺的长耳和尚就是定光佛转世。按这种理论来讲,则定光佛是定光佛,定光转世是定光转世,在圣寿寺坐化圆寂的,应该只是转世的定光佛,也就是法名志蒙、俗名郑自严的一位大和尚。毕竟佛教教义中的定光是燃灯古佛,佛应该是不会圆寂的。
6、发生在塔山脚下的红色战斗——皇姑寨战役
塔山与皇姑寨是一对连体姐妹山,塔山在东北,皇姑寨在西南,两山对峙,巍峨挺拨,中间是荥阳到新密的重要通道。抗日战争期间,在皇姑寨上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史称皇姑寨战役。
1944年10月,从新乡流窜来的土匪岳德功部与国民党荥阳县县长张金印相勾结,盘踞在皇姑寨一带。岳德功,绰号“岳狗头”,行伍出身,任少校营长,自称第七中队少校司令,抗日胜利军游击司令,荥阳、汜水、广武、密县、郑县等七县少将指挥官。为了扩充实力,他明里投靠国民党河南省第一行政公署专员王光临,被委任为第一行署一团团长,暗中又与荥阳县日本驻军大古勾结,得到不少好处。
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后,曾派人持皮定钧司令的亲笔信,赴皇姑寨同岳德功谈判,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岳德功对外总是吹嘘自己是抗日的,表示愿意与先遣支队合作,共同抗日;一方面又在背后不断搞小动作,屡次向先遣支队发动袭击,还制造了荥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群工部长兼二区区长欧刚同志被害等事件,企图把先遣支队挤出荥、汜、密一带。
1945年春节前夕,岳德功指派部下劫掠了大量的过年物资,准备在大年初一举行盛大宴会,以笼络军心。因山陡路窄,运送物资时,人畜时有摔死的,老百姓却敢怒不敢言。
豫西先遣支队皮定钧司令、徐子荣政委及郭林祥、方升普等领导,鉴于岳德功、张金印欠下的血债,研究决定:以3团为主力,35团和荥阳、汜水、巩县抗日独立团配合,攻打皇姑寨,消灭岳德功。
为了麻痹岳德功,支队故意将主力向西移动到巩县、汜水境内,远离皇姑寨。1945年2月9日,先遣支队精选40余名侦察员,化装成给岳德功运送过年物资的运输队,从贾峪向皇姑寨进发。侦察员头戴礼帽,身穿长袍,扮成保甲长模样,吹吹打打,来到岳德功军需处官窝村,全部隐蔽起来以作内应。同时,大部队也到了皇姑寨南部山上、山下进行战斗准备。3团用一个连的兵力封锁住了岳军的退路。岳德功得意忘形,正准备欢度春节,对支队的行动毫无察觉。
2月10日拂晓,支队3团、35团在荥阳、汜水、巩县独立团的配合下,开始了总攻,分兵数路向官窝、范垴、安口和塔山等处的岳军发动攻击,战斗几乎同时打响。荥阳县独立团三面包围了官窝村,驻扎该村的岳部12团刘兴武部百余人见势不妙,仓皇撤退到皇姑寨东枣树沟。荥阳独立团在官窝村搜获步枪20余支,活捉了国民党荥阳县县长张金印和警察局长李致祥。住在范垴、界沟的岳德功部被击溃,朱垴的武器修造所也被我军破坏。在扫清了外围之后,皇姑寨内的岳部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天亮后,3团从皇姑寨的西南方向发动强攻,35团从东北方向实施佯攻。岳部凭借地理优势,集中火力进行抵抗,先遣支队攻击受挫,伤亡较大。6连连长冯树芝在登云梯向寨内进攻时,不幸中弹牺牲。支队只好暂停攻击。
7时,驻荥阳日伪军200余人前来增援岳德功,受到3团阻击,缩回崔庙。下午l时,驻密县城日伪军100余人也来增援,被35团击溃。
11日凌晨5时,先遣支队再次对皇姑寨发动攻击,迫击炮、重机枪、步枪等一齐从皇姑寨的西南高岭上向寨内射击,“为冯连长报仇”的喊杀声响彻山谷,皇姑寨终于被3团攻破。此前,岳德功自料难以固守,带领几个卫兵从地道逃窜。他的小老婆被当场活捉,心腹干将岳全忠被击毙。被俘的国民党荥阳县县长张金印、警察局长李致祥被押至石坡村镇压。
整个战斗歼灭岳部200余人,缴获枪支200余支,迫击炮1门,另有骡马10余匹,猪几十头,小麦3万多公斤,粉条数千公斤,蔬菜5000多公斤和大量的烟酒等物。这些物资除一小部分先遣支队留作军需外,绝大部分分给了支前的民工和穷苦百姓。
皇姑寨战斗的胜利,不仅摧毁了岳德功部和国民党荥阳县政府的主要武装,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而且使密县、荥阳的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扩大,坚定了当地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决心,在郑州地区抗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年的战斗早已烟消云散,现在的皇姑寨依旧在日月轮回中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山上的很多遗迹都已淹没在这灌木丛草之中。
7、王亚峰重修塔山圣寿寺碑刻全文
重建圣寿寺记
大周山,属嵩山山脉。由于山上建有曹皇后望乡之千尺塔,又名塔山。北宋仁宗年间,塔山脚下有一曹性总兵其女曹氏,善琴棋书画,聪慧过人,备选进宫,由于她曾助仁宗清除了一次宫廷之变而得宠被册封为皇后。为解曹皇后思乡之情,宋仁宗皇帝在她的家乡大周山上建千尺塔一座,在汴京禹王台建望乡台,使曹皇后遥望故乡寄托思念。原千尺塔下建有寺庙一座,名圣寿寺,始建于宋仁宗年间,香火极盛,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毁于文革初期,仅留千尺塔。公元一九九六年大周山被荥阳市政府规划为风景旅游区。二零零九年,塔山村人张振龙为弘扬塔山文化、挽救历史文化遗产,投入数百万元开始重建圣寿寺,历时三年,到二零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寺院建成开光,正式对外开放,到寺祈福消灾之黎明百姓络绎不绝,千年佛教圣地佛光普照,为当地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生机,张振龙先生的善举将载入史册彪炳千秋!撰文 赵华中 铁笔 赵国珍 公元二〇一三年春立
曹 塔
清代荥阳县令 孟登云
塔势巍峨插碧峰,光天宝气印玲珑。
朝晖故对文芒射,夕阳因随字影浓。
峙岳亭亭迎凤舞,层峦曲曲引龙从。
游人试述阳台韵,尚有遗碑续旧踪。
乘车路线:
从郑州医学院乘坐565到贾峪镇石鹏村下车,步行即到。
驾车路线:
沿陇海快速路向西,到塔山路向南走到头,上034县道,经012乡道、014乡道,沿076乡道前行5公里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