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9 10:23:13 记者 马黎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山大沟深,地形复杂,是全国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一些贫困当事人因不了解或者不理解法律,更不懂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往往将“小问题”拖成了“大顽疾”。
巡回法庭进乡村
“困扰我和李老汉十几年的柴扒界畔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我也能放心外出打工挣钱了。”张老汉是旬阳县沙沟口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贫困户,可是因为自家柴扒的四至界畔问题,和邻居李老汉互不相让十几年。最终,在脱贫攻坚巡回法庭法官的主持下,双方都拿到了盖有法院红印章的调解书,问题得到了解决,双方终于可以放心外出务工挣钱了。
在农村,村干部贪污、贫困农民工维权、交通事故受伤后急需医药费等涉贫法律问题,比一般法律纠纷需要更快的解决速度,更高效的解决能力,这也给基层法院带来了新的挑战。
今年2月,旬阳法院经过深入调研,组建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内设6个专门合议庭,与基层人民法庭在点、线、面上连成脱贫攻坚司法服务网络,实现了辖区脱贫攻坚战场“全覆盖”,方便了贫困群众,增强了司法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庭审快车”助扶贫
“被告人毕某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旬阳县法院院长张文远担任脱贫攻坚巡回法庭第一合议庭的审判长,对一起村干部贪污移民搬迁款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宣判。
脱贫攻坚巡回法庭主动在案发地开展巡回审判,与乡村审判、新民风建设和以案说法等方式相结合,通过庭前组织宣传,庭内解决纠纷,庭后以案普法的形式,为贫困户实地解决纠纷,让法治思维为贫困户的脱贫梦想保驾护航。
“给他修水井,害得我手指头断了,本来家里就穷,打点零工过日子,没赚到钱不说,这医药费也没人掏。”小董是旬阳县仙河镇的一名贫困户,在给同村栗某修水井时,左手中指、环指末节不慎被机器切断,构成九级伤残。针对赔偿问题,双方多次协商未果。面对此案,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将巡回审理设在村委会,邀请当地村民参与案件旁听审理,让旁听者零距离感受司法审判的公平公开,也给了小董一个公平的判决。
脱贫攻坚巡回法庭顺应实践要求,将司法审判、法治宣传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成为法院精准发挥审判职能,定位精准扶贫的有效着力点。
扶贫执行暖人心
“多亏了马法官,给我这个残疾人送来了救助款。”小程在2016年的时候打赢了官司,却因为被执行人不见踪影拿不到医药费。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在办理这起涉贫执行案件时,考虑到申请执行人因受伤成为残疾人,及时申请司法救助,为申请人送去“救命钱”。
在涉贫案件的认定上,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一方是贫困户的,申请执行人因生效法律文书赋予的权益不能及时实现可能返贫的,都可纳入“扶贫执行”的范畴中。
在准确甄别涉贫案件后,脱贫攻坚巡回法庭还为贫困户开辟了专门的绿色通道,坚持“三优先”原则,对涉贫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从立案环节开始为执行工作创造条件,决不允许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或者因为善后工作不当致使贫困当事人不能如期脱贫,甚至重新陷入贫困。
在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时期,旬阳县法院的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坚持人到位、心到位、行到位,在“前线”了解贫困户的法治真需求,真正为打赢脱贫攻坚的战略性目标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