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8 09:40:49 记者 李蕊 实习生 曹亦卿
在2017年11月17日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杨凌佳亿公益发展中心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个民间公益组织,何以能获此殊荣?元旦前夕,记者来到位于杨陵区李台街道办的杨凌佳亿公益发展中心,探寻其中的原因。
给西藏、四川、甘肃偏远地区儿童寄送爱心包裹,看望慰问福利院儿童,为幸福院老人爱心演出,给留守、贫困、失地农民家庭子女免费辅导作业……翻开杨凌佳亿公益发展中心近年来的工作记录,透过墙上悬挂的一张张爱心帮扶照片,伴随着佳亿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周宜桦的讲述,一幅幅农科城里爱心帮扶、爱心传递的画卷徐徐展开……
点燃公益之火
2011年,周宜桦在杨陵区成立了佳亿心教育艺术培训学校,周末为附近的小学生提供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培训。
运营1年之后,向来十分热爱公益事业的周宜桦主动与当地福利院联系,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2年以来,学校每年都组织慰问福利院儿童,免费为孩子们提供舞蹈、电子琴、绘画等艺术培训课程。
从2014年开始,佳亿心教育艺术培训学校开展了爱心包裹活动,为西藏、甘肃等偏远地区儿童送去衣物、学习用品及书本2000余件。
看到孩子们在公益活动中成长了,家长们也非常支持自己的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周宜桦也越来越有动力。
汇聚更多爱心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何能以培训学校为支点,汇聚更多爱心力量?周宜桦不断琢磨。
2015年7月,为了更好地开展公益事业,在杨陵区政府的支持下,周宜桦把培训学校搬迁到了李台文化中心。教室从1间变成了5间,学校设施和环境也越来越好,周宜桦却心事重重。因为培训都在周末进行,学校教室周一到周五一直闲置着,非常可惜。能不能把闲置的教室利用起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经过周宜桦多方协调,“阳光幼苗”活动开始实施。活动主要针对留守儿童及贫困家庭、单亲家庭、失地农民子女,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选拔出学业好、责任心强的在校大学生来担任补习老师,由佳亿心教育艺术培训学校免费提供学习场地,周一到周五为杨陵区邰城小学、高新第二小学、永安小学等有需要的学生免费辅导家庭作业,并在周末为学生补习文化课。
这项活动从2016年9月开展至今,共为6200人次提供了免费辅导。
“我们的交通费用和餐费都是培训学校报销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委实践部的志愿者孙鸣桧告诉记者。据了解,佳亿心教育艺术培训学校共为304位大学生志愿者报销交通费用和餐费8000余元,还购买了价值8000多元的桌椅、黑板等学习用品。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爱心团体支持下,源于佳亿心教育艺术培训学校的公益“火苗”,在杨凌迅速扩大。周宜桦也被杨凌示范区妇联评为优秀巾帼志愿者。
拓展公益事业
为了让更多孩子感受到关爱,2017年7月,在杨凌示范区妇联的助力下,周宜桦正式注册成立了杨凌佳亿公益发展中心。周宜桦说:“成立公益发展中心后,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做公益事业更有动力了。”
2017年,为助力杨凌示范区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由杨凌示范区妇联牵头,佳亿公益发展中心为区内30多名贫困家庭子女开展了足球特长培训、暑期夏令营、艺术课培训等多项活动。
杨陵区李台街道办的杜轩军家庭贫困,在周宜桦的动员下,杜轩军的女儿,12岁的杜欣庆和9岁的杜欣媛姐妹参加了佳亿公益发展中心的日常作业辅导、绘画培训和暑期体育培训。看到不花一分钱女儿就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学习玩耍,杜轩军很开心。
截至目前,杨凌佳亿公益发展中心共为公益事业投入18万元,这些资金有一部分来自社会资助,大部分都出自周宜桦个人。在从事公益事业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不少阻碍,但周宜桦从没有想过要放弃。46岁的周宜桦说,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是她做公益最大的动力,未来还会把这项事业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