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09:22:27 夏凡
五联村山清水秀,村民生活日益改善。夏凡 摄
“尝尝这些番石榴,又甜又脆。”“这是村里水培基地刚种出来的菜心,新鲜得很。”清晨,在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五联村,陈彩霞在自家的农副产品销售档口忙碌。她的档口卫生、便利,受到村民的欢迎,日子越来越红火。“我开店也是希望方便街坊,希望能越办越好。”
在陈彩霞和许多村民看来,如今的五联村山清水秀,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生活日益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1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走进五联村,探访广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情况。
产业强:菜农成了产业工人
一株株菜苗青翠欲滴,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压满枝头,在五联村绿天然水培蔬菜基地里,农作物“吃”着椰糠,“喝”着纯净山泉水长大。
3年前,马来西亚华侨陈炳忠在五联村创办水培蔬菜基地,运用以色列先进水培技术,代替传统的土地种植,实现全天候生产。该基地仅占地100亩,一年可收割24期,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相当于同面积土地种植的近5倍。
陈炳忠自豪地展示了基地里培育的番茄:个大色沉的“大黑番茄”、椭圆橙黄的“金妃”……最引人注目的是今年刚刚培育出的新品种“夏日阳光”。这种小番茄浑圆饱满,外皮金光,口感脆嫩。“这些番茄在国外也很受欢迎,要60元一斤呢。”他说。
在基地的工作间,张阿姨正娴熟地将一筐新摘的菜心分拣、称重、打包。张阿姨说,她过去是菜农,3年前基地建成招工,她就来了。“这份工作还算舒心。不用日晒雨淋,工作时间也不长,每个月还有3000元的收入。”目前,该基地已带动村里120户村民就业。
“没有产业,这条村永远都是贫困村。”中新镇党委书记陈一敏说,村里没有发展房地产、工商业的规划,过去年轻人只能外出打工。如今村民将地租给产业基地,每亩租金有1800元,待业的农村妇女成为产业工人,提升家庭收入。
近年来,村里加大农业企业扶持力度,推动番石榴、沙糖桔、鱼塘养殖等传统农业规模化。除了绿天然水培蔬菜基地,还引进了亚生园艺花卉场、鹰嘴桃种植基地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里自然脱贫了。”陈一敏说。
五联村文化礼堂的阅览室。夏凡 摄
环境美:农村不比城市差
站五联村中央,在一片宋朝古建筑之中,一处方正的白色礼堂格外显眼,这就是五联村新建的文化礼堂。步入礼堂,正中的大厅摆放着一排排凳子。中新镇党委副书记吴宇琦说,平时居民们都围坐在这里,开展道德评议会,或观看新上映的电影。
两边的墙上贴着村子概况、形式源流、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们等。而礼堂的二楼设置了阅览室、妇女儿童活动室。每天一下课,孩子们就会跑向礼堂,到二楼看书、写作业。“礼堂成了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吴宇琦说。
五联村村委认为,建设生态宜居村庄是一项全面工程,不仅要有美丽的村庄环境,更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目前,五联村已经完成了8公里的村道升级改造,完成了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绘创作,建设村委广播室,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体育公园、休闲步径、赵屋体育公园等文化工程。
“我们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持村里原有面貌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和修缮。“陈一敏说,为了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村里还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 “禽畜圈养制度”“ 门前三包责任制度”等有关制度及村规民约,使干净、整洁的理念深入人心。
现在的五联村风景秀丽,干净整洁。外出务工的青年回乡都不禁感叹:“现在的农村一点都不比城市差。“
五联村民居墙上的壁画。夏凡 摄
乡风好:众人的事商量着办
有了好的村容村貌,好乡风更不能少。近年来,五联村涌现了“增城好人” 候选人陈总娣、广州市“我的家风我的家”电视专题片候选人赵月金等一批优秀典型;在16个自然村推荐出最美家庭代表,推荐了5户家庭为“增城区平安家庭”。
陈彩霞就是乡亲们公认的好媳妇。她是一名“外嫁女”,从湛江嫁到五联村近10年。2013年起,由于婆婆患上癌症,抚养孩子、照顾病重老人、维持生计的重担她一肩挑。对于生活的艰辛,她乐观面对。“那是我三十几年来最艰难的日子。不过我不怕,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除了生死,其他困难都不算什么。”
村里一些老人腿脚不好,种出的菜无法运到墟市。陈彩霞就以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他们收购。“反正我也要进货,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能帮就帮,举手之劳而已。”她还会为来买菜的老人家挑选粉糯的水果,叮嘱他们注意饮食。因此,许多村民都爱光顾她的档口。
同时,五联村还鼓励村民关心村集体建设,创办民主议事厅。每到议事日,村民通过举牌,表达自己对决策的态度:赞成、反对或弃权。”弃权和反对人数超过一半,就不能通过。因此,我们的决策没有面子工程,都是百姓打从心里欢迎的。“陈一敏说。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墙上这句摘自十九大报告的话,正是民主议事厅的写照。陈一敏说,随着村子发展加快,矛盾也在不断增多。“把百姓关心的事放在公共场合来说,大家商量着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实习编辑:梁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