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10:31:27 吴长宏 栗莎
“治污降霾,我们也应该有环保意识。以前每天做饭屋外都是黑烟滚滚,冬天取暖就更不用说了,自从用了电做饭后,家里除了做饭的菜香外,再也不冒出黑烟了。”1月3日,榆林市神木市的王大娘乐呵呵地拉着电力走访人员聊起了家常。没有取暖的大铁炉占地方,王大娘家的客厅也大了不少,她给客厅置办了一张木艺茶几和一套智能电动泡茶壶,为客厅增加了不少雅趣。
为适应新形势,国网陕西电力努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转换工作思路和举措,做优发展环境、做大电量规模、做大购售价差、做低成本损耗,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度电必争、分秒必争、毫厘必争,大力实施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加快建设全员增供扩销一体化全员服务新格局。截至2017年底,国网陕西电力完成售电量1086.73亿千瓦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1%,超额完成年度下达计划1085亿千瓦时,累计增速在国网系统排名第4;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9类,技术领域51种,替代项目数1136个,实现替代电量39.92亿千瓦时,其中“以电代煤”替代电量23.88亿千瓦时;“以电代油”替代电量16.04亿千瓦时。减少燃煤、燃油消耗分别为76.41万吨、52.06万吨,共计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372万吨、2.44万吨、1.11万吨。
深化电能替代 打造新增长极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打好蓝天保卫战,国网陕西电力以建设美丽陕西为目标,大力推进电网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协调发展、智能发展,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推动节能减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践行社会责任。
2017年,国网陕西电力持续推进《创新推进电能替代实施方案》,深化“360·11”电能替代工程,即加快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拓展增量市场的360度全员电能替代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培训、考试,在公司系统培养1000名以上的电能替代优秀推广人才;落实重点项目分级负责制,在公司系统包抓建设100项电能替代重点示范项目。该方案从经济技术、管理、创新性三方面明确了电能替代工作目标。
在具体实施中,国网陕西电力以清洁低碳为目标,牢牢抓住“电为中心、两个替代”这条主线,加快再电气化进程。在能源供给侧推进清洁替代,优化一次能源供给侧结构,推动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含供热机组和自备电厂机组),提高60万千瓦及以上低碳、高效、环保大机组占比,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侧推进电能替代,抓住能源变革发展机遇,实施“电化陕西”工程,在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工业供热、学校、医院、绿色建筑、商业服务、居民生活等领域全面推广电能替代,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清洁消费。
为打好陕西的蓝天保卫战,2017年国网陕西电力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认识陕西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引领,加快构建陕西能源互联网,促进全省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公司为进一步推动电能替代实现质的飞跃,新拓展电能替代领域2个,争取各级政府补贴支持政策10个。全年确保完成售电量1085亿千瓦时,为治污降霾,保护地方环境作出了积极努力。
寒冬来临、气温骤降,供暖成为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西安、西咸新区等部分小区由于采用了干热岩技术集中供暖,不仅实现了节能环保,还更省钱。位于西安市航天基地的紫禁长安小区是西安市首个由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公司投资建设的干热岩清洁供暖客户。小区住户刘女士告诉笔者:“整个冬天家里都不冷,我们在家穿着单薄的衣服都没有问题。”
干热岩是埋藏于地下的高温岩体,温度在几十摄氏度至几百摄氏度之间,是一种可用于采暖、发电的清洁可再生热源。干热岩技术易推广、适用性和经济性好,住宅原有的热力管线不需要改造。利用电能开采地下的干热岩热能,热交换装置提取的地下热能温度可达40摄氏度,随后通过热泵机组将其加热至80至100摄氏度,供到居民家中。与电锅炉等传统电采暖设备产生的热能相比,采用干热岩技术,用1千瓦时电可以带来5千瓦时电的热量,效益非常可观。据了解,目前以四季春公司为主的干热岩项目企业全省已有20多家,涉及20多个小区,2017年就建了7个。仅西安地区建设的干热岩供热项目面积已达400多万平方米,近4.5万户居民实现了使用干热岩供暖。
倡导能源消费 拓展农村市场
“咱们陈炉古镇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炉火烧制陶瓷的工艺,火候不好掌握,成本高、污染大,自从用上天然气窑炉和电窑炉,可以控制温度,省时省力,烧制成品率高多啦!”铜川陈炉古镇的王永辉镇长对铜川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地处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的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2017年,铜川供电公司深入了解当地制陶业煤窑炉的使用情况,宣传电能替代优势,推广节能新技术,协助企业客户挖掘节能项目,为客户降低能耗,指导客户采用电窑炉技术生产陶瓷。
目前,陈炉古镇的20多户瓷坊,已建成电窑炉11个,在建3个,电能替代负荷440千瓦,年替代电量约1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80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共1吨。煤改电后,还帮助瓷坊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以袁家瓷坊为例,改造电窑炉后,由于加热均匀,温度上升平稳,缩短了烧制时间,原来用煤一炉最少需要两天半,需要烧煤1500多元,现在只需要8小时至10小时,仅仅300元就够了。人力也从以前的3个人减少到1个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年能节约成本10多万元。
2017年,国网陕西电力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电力生产和消费的需求,推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公司结合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战略规划,分级分层开展市场调查。在工业生产制造领域全面推广电锅炉、电窑炉、冶金电炉技术。随着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国网陕西电力充分发挥农网升级改造成果,大力推广电排灌、农产品烘干存储、农业养殖温控等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冬季电采暖。因地制宜推广分散电采暖技术。积极探索在城市热网推广电蓄热锅炉末端补热等项目。
2017年,公司544个供电所全部参与到农村电能替代项目推广工作中,实施项目2.99万户,家电销量3.14万件,增加潜力负荷9.47万千瓦。实施项目用户数前三名的分别是:西安11895户,渭南7564户,安康2790户。
国网陕西电力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项目,今年全省将实现新增电动汽车2000辆。进一步推动机场桥载APU替代,将实现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桥载设备覆盖率100%。并在汉中柳林军民两用机场、延安机场推广实施远机位APU替代。
服务工业客户 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7年9月20日,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蒲城县孙镇煤化工业园区,了解客户用电情况。针对蒲城县孙镇煤化工业园区用电需求,该公司多次研究,主动服务,将该工业园区主要线路110千伏龙阳变10千伏128平路线供电进行改造,加大工业园区电网建设,形成了双回路手拉手联网供电,提升了园区服务水平,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国家电网的优质服务。
国网陕西电力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客户导向”的原则,主动适应售电市场改革的要求,在强化园区供电机构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园区供电服务的主体责任和协同责任,主动对接、及时响应地方政府和园区客户的需求,构建多专业协同运作的园区供电服务机制。落实“简政放权”要求,对园区供电机构充分授权,优化业扩报装方案审批和电网配套项目建设流程与权限,变“绿色通道”为常态机制,快速响应园区发展规划和客户用电需求,提高供电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落实差异化服务要求,对园区客户实行“大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服务和增值延伸服务,提高客户黏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一口对外、协同高效”的园区供电服务新模式。
面对国家加快推进增量配电试点项目和电网企业不能绝对控股的不利局面,陕西公司多方探索,实现了铜川坡头工业园区、韩城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的合作。并深化各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累计实现新装增容项目44个,新增投运容量81.81万千伏安,增售电量1.49亿千瓦时,增加电费收入约7763.28万元。
国网陕西电力主动对接,及时了解政府部门关于园区规划发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等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对园区电网建设、电力线路迁改等供电服务方面的要求,研究解决方案。对125户用电量下滑大工业客户开展常态化供电走访优质服务,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全面复产,65户售电量增长由负转正,售电量净增加2.16亿千瓦时,增加电费收入约11192.11万元。针对已经恢复生产的铜川铝业、新元洁能、天宏硅材料、滨化绿能、中剑实业等重点大客户,积极提供隐患排查、用能分析等免费增值服务,帮助客户稳定生产,截至2017年底,5个重点大客户累计售电量净增加20.08亿千瓦时。
为建立专业协作的园区供电服务支撑体系,国网陕西电力落实各专业部门的协同责任,按照“一口对外、协同高效”的要求,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园区供电服务机构后台支撑工作。发展策划部、运维检修部、营销部、建设部等协同配合,通过加快业扩报装、实施带电作业、强化检修管理、消除供电瓶颈等措施多供电量14.10亿千瓦时,售电量增长贡献率达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