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网络媒体走转改】耿立宝:农家果园话丰年

2018-01-30 10:40:00   

0

 耿立宝正在果园冬剪果树

本网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温聪聪

腊八节气,董志原上寒意正浓,走进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顾咀村,道路两旁的果树在冬雪滋润下,显得格外精神。85后果农耿立宝正在果园里忙活着。“果园里的雪化的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要冬剪了。”耿立宝一边修剪果树,一边和妻子交谈着。

别看耿立宝才三十岁出头,可他在四里八乡果农心中,可是致富路上的领头人,从苗木栽植、施肥修剪,再到果品储存、销售,耿立宝为广大果农们提供一条龙服务,村上的果农从来不为销售担忧,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耿立宝的指导下,把果园务计好。

村民眼中的致富能人,在2014年之前,大家可不这么认为。说起自己的苹果致富路,耿立宝眼中流露出了坚定的目光。2000年,耿立宝的父亲把4亩果园交由耿立宝务计,5年时间里,耿立宝除了外出学习考察、做苹果代办以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4亩老果园里,虽然是老品种的乔化树,每年还可以增收近两万元。

当时,耿立宝的果园产出苹果深受果商青睐,售卖的价格远远高于同村其他果农,就在其他人羡慕的时候,耿立宝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树龄太大,品种太旧,发展矮化密植果树是大势所趋,因循守旧发展老果园,只能在果业的路上越走越窄。”耿立宝说。

2005年,在亲朋好友的反对下,耿立宝把4亩果树全部挖掉,种上了小麦、玉米,村里人时常这样议论他:“放着好好的果园不经营,肯定是有钱烧的很。”挖掉果树后,耿立宝并没有放弃发展果业,他继续当起了代办,还积极参加果业局组织的果农培训,期间还在甘农大和西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参加苹果栽植专业培训,还被西峰区果业局聘为技术员,成立了庆阳市第一家玉祥农果专业合作社。

时间又过去的5年,2010年,耿立宝又做出了让全家人不理解的决定,把村上别人不愿意种的沟边边地,流转了203亩,准备全部种新品种果树。“沟边边的地虽然没水没电,交通不便,但是它通风透光性好啊!”从那以后,耿立宝像着魔了一样,四处借钱、贷款,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把流转来的203亩地种上了果树。

修路通电,除草施肥,每一项都需要大把大把的花钱,近5年时间,耿立宝投资了近300万元,用来建果园。妻子不理解,和他闹矛盾,亲戚朋友看见他就像遇到瘟神一样。“通向成功的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要坚持,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耿立宝的果园开始零星挂果收入了6万元,收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经过两年的发展,2016年耿立宝已经靠着自己的果园,还清了所有的欠账,2017年果品收入100多万元。现如今,在耿立宝的带动下,顾咀村5亩以上的果农50多户,玉祥农果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七县一区果农种植果树达1800多亩。耿立宝说:“彭原镇发展果业潜力巨大,希望更多的群众加入果业致富的路子上来,做大做强我们庆阳苹果品牌。”

采访手记:

西峰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苹果最佳适宜栽培区之一,村民群众素有在庄前屋后栽植果树的习惯。近年来,随着政府的不断引导,苹果产业逐渐从群众小户种植变为大规模连片种植,苹果产业也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在西峰,发展苹果产业的果农很多,有的果农年收入数十万元,有些果农却只能原地踏步,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不同。耿立宝能在发展果业的路上走在前列,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人,首先和他自身不断学习分不开。高中毕业学历不高,但是他利用自己当果业代办外出的机会,看到了先进的果业发展模式,增长了见识,积累了经验,为自己发展果业奠定了基础;其次,就是下定决心,敢想敢干。从挖掉4亩老果园,到流转两百多亩地建成现代化果园,近五年的时间里,耿立宝承受了太多的压力,投资近300万元,亲人朋友不理解,顶着巨大的压力,耿立宝相信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他从没想过放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耿立宝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实习编辑:梁小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