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 16:14:26 张国凤
六盘山下的彭阳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按照中央要求,彭阳县各级基层组织以“三大三强”行动打基础、“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务实管用机制作保障,在促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变贫困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彰显“党建彭阳”的强大力量。
做实“三基”,脱贫攻坚的支部别样红。彭阳县组织部门一方面通过采取“集中+分批+专题”方式,开展“百名支书、千名干部、万名党员”大培训,教育党员干部凝聚起抓脱贫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依托党员E家、乡村党校等平台,综合运用阵地集中训、干部下沉训、自主分散训,打造“永不停歇的课堂”,提高攻坚能力。2017年共培训党员干部1.5万人次,实现全覆盖。一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保障。通过上级补、部门帮、乡村筹等途径,整合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扩建维修村级阵地56个,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均达到200㎡以上。采取开发村级资源等6种方式,每村注入20万元致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把村干部任职补贴与党组织评星相挂钩,按月发放,年最高补贴为3.9万元,人均新增通讯、交通费用4800元。
据介绍,该县围绕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加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队伍建设,采取学习训练、跟班历练、定岗实练方式,对458名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蹲苗”培育。坚持就地取才与开门纳才相结合,打破行业、身份、地域等壁垒,通过能人跨村任、上级组织派、后备干部选等方式,让基层“火车头”动力更强,形成“头雁效应”。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逐村“过筛子”,调整撤换村党支部书记11名。
发力“三精”,脱贫富民的能人登舞台。在全县基层组织开展唤醒、扩量、提质、融合、增效五大行动,成立巡回宣讲团,组织致富带头人分类别、分产业宣讲723场次,给群众树立身边看得见、学得上的榜样。实施“基础性”“产业链”“彭字头”人才培养工程,组织358名致富带头人到陕西杨凌、山东寿光等地观摩学习,帮助他们从“经验型”向“技能型”转变。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角”。
聚焦带动求精准。按照产业规模、带动能力大小,率先在全市将致富带头人划分为ABC三类,量身定做发展计划,先后发放贷款5000多万元,推进“小的争中、中的培大、大的走龙头”,聚点成片形成辐射效应。采取“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召回一批、扶持培育一批、招贤引智一批”方式,培育致富带头人1267名。开展“家乡要脱贫、我能干些啥”活动,召回孟彦忠等一批能人回乡创业,以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带动群众360户。三是制度保障抓精细。以“三个深化”促进“两个带头人”融合转化,深入开展“双带四培养”活动,造就了杨生科、张维虎等98名“二合一”带头人。实行扶持激励与帮带责任相挂钩,制定10条措施扶持培育,形成“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导向。制定表彰奖励办法,对218名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使“先进更先进、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达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作用。
创新“三加”,脱贫致富的机制最管用。基层组织采取“支部+产业”应势而谋领着干的模式。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建彭阳”的红旗就插到哪里。在支部的带领下,发展彭阳辣椒、红梅杏、万寿菊、生态鸡等特色产业。立足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实际,跨村成立联合党总支,集体议事,统筹发展,“支部+”加出了活力、加出了干劲、加出了效益。
“能人+协会”因势而动带着干。总结推广专业组织带领等“八型帮带”模式,结对帮扶群众2.87万人,说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换脑子、找路子、鼓袋子。90后回乡创业大学生陈泽恩、退伍军人虎广红,在旱塬上成立合作社,种花养蜂育牛,当起“领头雁”、念起致富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群众高兴地说:种上旅游花、育好致富牛、养起勤劳蜂,我们的日子比蜜甜。
“干部+群众”顺势而为抢着干。吹响干部沉向一线集结号,下足“绣花功”,35名硬梆干部选拔交流到乡镇一线。以脱贫攻坚为内容建立干部干事实绩档案,提高执行力,“让干部用脱贫实绩说话、让脱贫成效为干部说话”。严管厚爱第一书记,先后提拔重用第一书记29人、召回调整59人,“网格+”的管理促使“人在网格走、责在网格定、事在网格办”,先后协调帮扶资金5700多万元。建立“三联四到”机制,定人定户定责帮助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谋点子。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心扶技相结合,开展抓党风带政风促民风转变活动,对“脱贫光荣户”表彰奖励,变贫困群众“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