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金融扶贫为贫困群众搭起“致富桥”

2018-02-12 09:08:57    李晓光

最近,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镇义门村村民杨丕植很是高兴。因为他饲养的10多只母羊怀上了小羊羔,几个月后,他家将又有一批小羊。

杨丕植是义门村2015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因为我有心脏病,有的企业不愿意招我,所以在外面工作不太好找。”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国家出台了扶贫贷款政策,杨丕植回到村里,决定贷款搞养殖。2015年腊月,杨丕植通过申请,拿到了5万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他利用这笔钱购买了30多只羊。这两年,杨丕植一门心思搞养殖,每年出栏2批羊羔,他说:“2017年羊价好,我最多的时候养了70多只,农历十月中旬一下子卖了50多只小羊羔,每只收入200多元。” 

如今,西峰区有很多像杨丕植这样的精准扶贫贷款受益户。

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西峰区坚持金融撬动,采取“政府+银行”“银行+资金合作社”“责任单位+村组”的模式,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破解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贷款难的问题。按照财政资金第一位保障扶贫工作、金融贷款第一位保障贫困户“两个第一”的工作要求,加强“互助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投入1159万元,实现了贫困村、稳定脱贫村、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三个全覆盖”。2017年,区财政将扶贫资金由2016年的4445万元增加至5281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425个,投放到户资金1938.1万元,到户资金比例达到了72%。

同时,西峰区用足用好精准扶贫贷款,积极探索村级小额信贷试点工作,在全区100个村分别成立了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专业合作社,向全区4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两免一贴”精准扶贫贷款2亿元。对有致富产业,有偿还能力的贫困户实行贷款自主承贷使用,对确无经营能力、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与贫困户签订资金入股协议,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保本分红。区财政列支3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按1:10放大比例撬动贷款3000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形成了多股资金乡村统筹、群众受惠的金融扶贫格局。

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有效增强了产业发展后劲和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说起扶贫贷款的好处,温泉镇巨塬村村民巨兴济说:“我家原本有3亩早熟苹果,每年收益近2万元,我一直想扩大规模,但没资金,我被评为贫困户后,政府不仅给我免费发放3亩地的苹果树苗,还提供5万元贴息贷款,有了这些好政策,我对经营果园更有信心了。”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