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2 10:56:29
2017年,黑龙江省庆安县东禾农业集团组织种粮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种植生态水稻取得了良好效益,为4600多户农户分红1016万元。不过,该集团总经理杨晓萍和种粮大户们也遇到了亟待解决的困难———贷款难。
“企业每年要收购稻米需要6000万元资金,其中一半需要贷款。”杨晓萍说,她每年都按时还贷款,可是每次贷款期限只有一年,而且每次审批办理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仅影响稻米收购,还缩短了还款时间,致使企业筹集资金过于紧张,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将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而且提出要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脱实向虚倾向,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让杨晓萍感到挺振奋。她说,涉农企业大都是实体企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希望有关部门延长贷款期限,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奔小康。
委员点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表示,长期以来,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筹资难、贷款难问题一直存在。这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涉农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有些企业确实在诚信和还贷能力上存在问题。二是有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和银行在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助推涉农企业发展方面,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王海波认为,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并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对于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建议,从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信贷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尽快制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对执行国家扶农、支农、惠农政策不力的金融机构强化问责。
“当然,从根本上还要提高农业企业的素质,规范经营、科学管理,靠品牌、诚信和实力赢得金融机构的信任。”王海波建议。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