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让脱贫致富梦想,在刻刀下实现

——记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村残疾人奉湘波脱贫致富的故事

2018-02-27 12:46:00    胡富元

春节前夕的阳光,照在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紫鹊界梯田旅游区“潇湘木雕”创作室,主人公奉湘波手握雕刻刀,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木雕、圆雕、根雕、浮雕,一把刻刀,把腐朽的木头化为神奇艺术作品:“松鹤延年”、“生活有滋有味”、“鸳鸯荷花”、“李白醉酒”……淋漓尽致地展示生活美,并免费培训贫困残疾人。

TIM图片20180227150442

图为奉湘波在雕刻“美好生活步步高”。

儿时患病让他成残疾人

奉湘波,1983年农历正月初9日出生。在姊妹排行中,他位居第三。父亲奉光祥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兵。“我这个儿子真是多灾多难。他半岁时,得了‘小儿麻痹症’,光治疗费就花了2000多元。”奉湘波的母亲袁华容苦笑着说,“没有钱,就向亲戚朋友借。”

那时候,奉光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无赚钱手艺,种几亩水田养家糊口。“后来,村里要求农民制作稻谷种子,种子由县里的种子公司收购。”袁华容说,“每年卖种的2000多元,都给儿子治病,还‘东左西借’了好几百元。”

今年70岁的袁华容介绍,为了给奉湘波治病,每年要花费2000多元到3000元。“到了4岁,就没有再继续治疗。那时候,真是‘求借无门’了。”

奉湘波9岁时,正在读三年级,一次在回家路上,摔断左手臂,“导致骨折两处。又是借钱2000多元,治愈后,左手臂不能提太重的东西。左脚行走也是不太便利。”

2000年农历12月,奉湘波的父亲奉光祥因为中风,辞别了他的儿女家人。此时,奉湘波刚满16岁,刚上完初中2年级。为了帮助母亲维持生计,偿还债务,2001年春,奉湘波不得不辍学,到邻镇文田镇石羊村的表兄罗东海那里去当学徒,学习石雕工艺,从此走向了赚钱养家的学徒生活。

远赴浙江宁波拜师学艺

奉湘波在表兄罗东海门下学习了3个多月的石雕,就回到家里。“当学徒是没有报酬的,只能自己糊口。”奉湘波说,“要赚钱养家,只能靠自己。”就这样,他边学边钻研。在独立创作中,与一些雕刻工匠一起合作修筑当地庙宇的石狮、香炉的雕刻,以此增加收入。

2003年1月,19岁的奉湘波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合同——给“天玉寺”雕刻石狮和石香炉。“在那里虽然没赚到钱,但碰到了引领我走向木雕工艺生涯的大师——栗润生师傅。他当时是70多岁高龄的老人。在他老门下,有100多名少有名气的木雕师傅。”奉湘波饱含感激之情地说,“栗老先生见我有天赋,就把我招为‘关门弟子’!”

在栗老门下专门学习木雕,半年多后,栗老见奉湘波学有长进,又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其家人不能让老人继续带徒弟,就写了介绍信,要奉湘波到浙江去打工。2003年7月,奉湘波来到浙江宁波宏托精雕工艺有限公司,拜总裁谢武宏大师,专业学习木雕技术。在那里整整学习8年,获得了一技之长。离开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后,奉湘波辗转全国各地寻找雕艺活干,开始挣钱。

向岳父承诺:用技术赚钱

2009年春,26岁的奉湘波经人介绍,与该县奉家镇双林村的文静、秀美的22岁妙龄女郎罗霞和其父亲罗金明,在锡溪村女方的姑妈罗翠娥家见面。“当时,岳父见我是残疾人,怕耽误他女儿一生。我就极力表态:我会努力赚钱,保证不会让妻子过苦日子。”奉湘波说。

会面现场,奉湘波竭尽全力把自己会“花草虫鱼鸟畜”等百般雕刻技术全部说给女方的人听。“也许是先天注定吧!”罗霞接过话茬,笑着说,“我父亲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倒是我自己同意跟随奉湘波了。”

随后,罗霞瞒着父亲,跟随奉湘波来到浙江宁波宏托精雕工艺厂打工。两人一起拜师学习木雕手艺。2010年2月26日,奉湘波与罗霞结婚。“父亲一开始,就不同意这门亲事。我结婚,他还把我的户口扣了一年多后,才让我转到水车来。不过,当时他没有收受一分钱的彩礼。”罗霞说,“我的嫁妆,都是父母置办的。有被子、冰箱等,要是花钱买,也要1万多元。”

奉湘波与罗霞结婚后,继续到浙江宁波宏托精雕工艺有限公司打工。奉湘波与罗霞同时学习雕刻技术。奉湘波技术学得很快,完全能够带徒弟了。妻子罗霞也有比一般人不同的天赋,基本学会能够独立操作雕刻了。这时,罗霞成为了奉湘波的得力助手。两人的工资也由原来的每天50元,涨到每天80元。“除生活开支外,我们两人每月能够积攒3000元。”奉湘波说,“还掉一些陈年老债外,没有了积蓄。日子虽然过得很紧巴,但岳父终于承认我这个女婿了。”

2011年,罗霞的户口,由奉家镇双林村迁入奉湘波家。之后,他们夫妇接着添了一女一儿两个孩子。他们俩打工的收入只能维持生计,加上母亲身患高血压等疾病,一家人陷入贫困境地。“村里的干部关心我。见我家里穷,通过村民评议,我为被村里列为‘贫困户’,受到帮扶。”奉湘波心怀感激地说,“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我家也在其中。”

受帮扶成脱贫致富典型

2015年6月,奉湘波接到时任紫鹊界村村主任奉新兵电话。告诉他,村里被定为“省级贫困村”,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扶贫工作队进驻他们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希望他能回乡创业。和妻子商量后,奉湘波夫妇启程回家,在家乡创业,从事根雕创作。同年8月,时任湖南省委常委、省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武在村里开展“一进二访”活动时,详细了解到奉湘波家庭及木雕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他争取到10万元无息贷款,并列为该镇镇长李劲的帮扶对象。在扶贫工作队和李劲的热情帮扶下,奉湘波成立了“潇湘木雕”创作室,与妻子一道专心创业。

“潇湘木雕” 创作室位于紫鹊界景区大门前面的200余米处,它占地面积为150平方米,有四间屋,前面两间大的,左侧的摆放着成品或半成品;右侧堆放着古树根兜,靠右的一个空间是一张办公桌;桌上摆放着待客的茶具:茶盘、茶杯、茶壶都是奉湘波自己雕刻出来的工艺品;后边两间稍小的房间,分别是奉湘波和妻子罗霞的创作室兼授徒室。

“说到‘潇湘木雕’这个招牌,还是湖南省文化厅鄢福初副厅长题的字。”奉湘波说,“当时,林武书记说,‘紫鹊界木雕’没有‘潇湘木雕’的名气大。‘紫鹊界’只代表一方山水,而‘潇湘’是湖南省的简称。于是,‘潇湘木雕’就成我的木雕名片了!”

为了让奉湘波的雕刻作品有更大空间展示,该镇党委书记肖勇平和镇长李劲与紫鹊界村的干部商量,在紫鹊界大门内北侧20米处,特意建筑起一间占地面积150余平方米《福圆堂》,作为展示“特色文化品牌”的陈列室,陈列了古玩、根雕、奇石等大量地方艺术品,其中奉湘波的雕刻作品展台,展出了“松鹤延年”、“生活有滋有味”、“鸳鸯荷花”、“李白醉酒”等上千件作品,既供游人欣赏,又给奉湘波打了广告,使他的雕艺品销量大增。

由于“潇湘木雕”和《福圆堂》两处在紫鹊界景区内的显眼位置,又是名人题字,奉湘波的雕刻作品备受游客广泛关注,来自广西、四川、长沙、北京、上海、广州及朝鲜、日本等省区及海外的游客总要走进《福圆堂》去,观赏一番。“看中喜欢的作品,不管你要价多贵,他们也愿意买。”奉湘波说,“一个楠木茶盘,被上海的游客花9000多元买走。”

2016年6月,奉湘波的每月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奉湘波觉得,年纪轻轻的,戴着“贫困户”帽子很不光彩。因此,他主动向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扶贫工作队递交了“脱贫申请书”,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至2017年12月底,奉湘波月收入上万元。“我成了‘脱贫’‘致富’的典型。”奉湘波说。

2017年,奉湘波家的木房子,改建成三扇两层半的高标准“洋楼”。内外装修已全部完成。一层有堂屋、厨房、卫生间和卧室;二层也有厨房、卫生间和客房。“楼上的两间房子,供几名参训人员居住。”奉湘波说,“免费培训,也要让他们有居住的房子。”

笔者看到,两间房子里,分别有两张席梦思床。床上的被子鲜艳显眼,折叠得很整齐。床两边的简易支架上挂着衣物。窗前摆放着一张老式办公桌。桌前摆放着两把根雕靠椅和4头木雕圆凳。

免费培训贫困残疾人

为了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奉湘波脱贫致富成为典型后,着手免费培训贫困残疾人。前3个月,参加培训的人员,由奉湘波免费提供食宿。目前,在这里拜师学艺的有4名程度不同的肢体残疾人:一名左脚残疾;两名女性残疾人是右脚残疾;一名是左手和左脚残疾。“一般只要培训3个月,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雕刻操作。”奉湘波说,“这样,就能独立雕刻赚钱了。如果工艺品卖出好价钱来,就完全可以脱贫致富了。”

事实是否与奉湘波说的一样?采访中,笔者与一名邹姓学徒交流。听他讲,学习雕刻的故事。现年19岁的邹新星来自该县炉观镇,12岁时因为贪玩,爬到树上去,不小心从树上摔下,导致左小腿粉碎性骨折。治愈后,成了残疾人。“现在,我不能干重体力活。2017年11月底,经朋友介绍,我到奉师傅这里拜师学艺。师傅不但不收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邹新星眼里闪着泪花,动情地说,“伙食非常好,餐餐有肉食荤腥。师傅和师傅娘对我们几个亲如兄弟,不但手把手地教我们,而且启发我们开发思路,创作出有观赏价值的作品。”邹新星顿了顿,说:“要不是他们几个因家里有事,临时回去了,你就听他们讲述师傅和师娘在怎样教我们的。”

笔者看到,邹新星等学徒独立雕刻的根雕作品“佛祖临凡”、“雄鹰展翅”、“马不停蹄”、“三羊开泰”已经初步成型。“只要稍作加工,着色,就可以上市销售。”奉湘波说。

采访快结束时,阳光从窗户和后门口直照进来,把奉湘波的创作室和他雕刻的、被客商下了定金的作品——“楠木茶盘”,抹上金光,半成品的茶盘变得亮丽抢眼了。

实习编辑:于婷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