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8 18:02:49
农家少闲月,春季人倍忙。连日来,在洋溢着年味的氛围里,儋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涉农部门负责人密集调研多个镇的“三农”工作,推动全市掀起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热潮。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作为农业大市的儋州,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以‘美丽海南百千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儋州市委书记袁光平表示,该市将加快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夯实产业支撑
实现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海边一片的沙土地里,藤蔓翠绿欲滴,在儋州市海头镇红坎村,一群当地妇女一字排开蹲在田垄间,刨出一个个红嫩的地瓜,放进不同筐里进行分级。上百年前,人们赖以果腹的寻常地瓜,如今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逐步成为众多“吃货”青睐的美食,“海头地瓜”品牌越发响亮。
不仅于此,规模农业更需强化产业融合。海南大学副校长胡新文提出,在儋州市海头镇建设地瓜主题公园,打造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良种良苗繁育、有机栽培示范、产品深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农业、科普教育、中央厨房等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综合体。
海头地瓜将催生农业综合体,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儋州“121网店”负责人黎斌说,2016年以来,该网店持续热销海头地瓜。他建议,在规模经营的同时,可以举办电商地瓜节,进一步提升海头地瓜的品牌影响力。
融合发展的海头地瓜产业,符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夯实产业支撑的要求。“以创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市为目标,以产品特、品质高、产业强、结构优为方向,狠抓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产品全产业链开发,推动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儋州市市长朱洪武说,持续抓好农业“九大品牌”和“六大基地”建设,做好农业“接二连三”文章。
据介绍,儋州农业“九大品牌”包括儋州粽子、儋州红鱼、海头地瓜、光村沙虫、儋州蜜柚、儋州黄皮、儋州鸡、儋州跑海鸭蛋、儋州绿壳鸡蛋。“六大基地”包括光村文诚沙虫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光村建恒雪茄烟叶产业化示范基地、海头飞龙黄花梨茶产业基地、海头绿翠地瓜产业化示范基地、东成双玉热带水果产业化示范基地、东成铁汉三角梅产业化示范基地。“接二连三”即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订制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
突出生态底色
推动农村绿色发展
记者还未走进儋州市南丰镇元门村共享农庄的果园,就闻到了阵阵花香。洁白的蜜柚花、米黄色的荔枝花,正竞相绽放。
这个共享农庄由儋州元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总经理梁静霞说,此农庄总投资1700万元,目前有蜜柚、荔枝、元橙600亩,加上合作社与农户合建的果园,共有1000多亩。2017年,该公司果园常年用工30人、农忙时节用工200余人,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未来3年,农庄将带动周边农户将产业基地扩大至3000亩以上。谈及共享农庄运营模式,梁静霞说:“我们的果园安装了物联网设备,游客‘认领’果树后,可以通过视频远程观察果树生长过程,实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样的共享农庄,在儋州还有很多。根据《儋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该市今年将重点推进蓝洋温泉、南丰元利等4个省级“共享农庄”试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大成黄皮观光园、木棠铁匠黄花梨手工艺旅游村、光村沙虫海事体验基地等一批农庄建设。
“突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底色,儋州建设环保型共享农庄,实现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儋州市农委主任吴启养介绍,该市多措并举突出生态底色,推动农村走绿色发展之路: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将儋州打造成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升级;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监管,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以上。
坚持民生取向
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又迎来一拨拨游客,村道两侧的门店陈列着花梨木制作的手串、算盘、家具等产品,吸引不少游客当场购买。铁匠村党支部书记李运扶说,以前该村没有主导产业,村民们手头拮据。如今,在党委、政府引导和支持下,该村发挥祖传打铁手艺的优势,专注于制作花梨木等名贵木材手工艺品,产品畅销省内外,涌现出了一批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亿元产业户。
借力“工艺品+乡村游”的发展模式,铁匠村村民腰包鼓起来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村庄、更多的农民实现稳定增收?乡村振兴,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发展目标,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生,更多惠及群众。”儋州市副市长符巨友表示。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