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14:27:59
2月10日清晨,气温陡然下降,远山笼罩在浓雾中,国道323线的能见度仅有300米左右。但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才乡的柑橘园里,则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果农们兴高采烈地采摘成熟的砂糖橘,等候收购新鲜砂糖橘的外地货车排成一串,等候在橘园边。
“目前,我家种植50亩砂糖橘、沃柑,以8元1公斤的价格,全部和外地老板签订购销协议。按照砂糖橘的生长周期,第三年开始挂果,第四第五年进入丰产期,亩产2000至2500公斤,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亩收入上万元。”欧慧群兴致勃勃地说。
欧慧群是大才乡大才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她从事柑橘种植已有六个年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的这几年时间里,她一路从“柑橘小白”成长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除了头脑灵活,她还不断钻研、学习,经常向县农业局、水果局等部门专家请教,使得她种植的砂糖橘品相好,糖度含量远远高出行业标准,成为远近客商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欧慧群带着记者走进她家的果园,指着一棵挂满砂糖橘的果树根部,经验老到地说:“如果柑橘市场上某个品种出现价格跌落,我可以通过高位嫁接的办法,更换种植品种,这样可以极大程度地转移风险,减少损失。”
为保证柑橘种植过程的绿色无污染,欧慧群在种植时只施用有机肥,通过人工打草的方式把杂草作为肥料还田,这样不仅环保,而且保证了橘树的营养。“现在村里种植的砂糖橘,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江西、四川、重庆等地,由于临近春节,市场需求量很大,现在基本是供不应求。”欧慧群说。
欧慧群在自家发展柑橘产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先锋带头作用,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向加入的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聘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进果园打工,带领他们走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大才乡以“乡村旅游兴乡,特色产业富乡,民族文化活乡”为抓手,从脱贫攻坚实际出发,致力于打造水果品牌,水果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达9000亩,产值9000万元,带动贫困户210户,占全乡贫困户的45%。
对于大才乡风生水起的柑橘产业,大才乡党委书记韦伟亮说:“目前,全乡水果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合理增加水果的种类、帮助果农科学规避种植风险、谋划好产品的深加工等已经摆上了党委、政府工作的日程,要让果农吃上脱贫致富的‘定心丸’,就必须科学谋划在先,才能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