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2 09:47:00 范云兵 杨勇 顿艳玲
开车行驶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的盘山公路上,有些许紧张。远处的轮船缓缓行驶在温和的长江上,缩小了江面和山顶的视觉落差。
“瞧!这里环境多好!”恩施州快递协会秘书长李顺辉介绍,宜人的气候和富硒环境,让巴东柑橘的甜度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随着电商和快递的普及,柑橘的销路不断拓宽。话音未落,绕过一个山口,爬满山坡的“金黄”柑橘扑面而来。继续前进,路边被压弯了的树枝上结满了柑橘,触手可及。
“这个时节的主要品种是椪柑和纽荷尔。”巴东县中通快递负责人黄鹏说,前几年这条路上来来往往有很多大货车,都是前来收购柑橘的商贩。由于这两年“电商+快递”销售模式的兴起,大货车越来越少了。“由于有不同的品种,每年11月至次年7月,都是柑橘的销售旺季。”
橘农许红:“出售价格高了一倍”
“叫我红姐吧!”在巴东县东瀼口镇,爱说爱笑的农户许红向记者讲述了其做微商的经历。
“三年前,我还是县里的打工妹,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许红说,后来身边很多人开始通过微商购物。“我家的柑橘为什么不能通过微商卖出去呢?”
艾传华、许红夫妇有十亩柑橘,之前有商贩前来收购,有时也运到县里销售。但商贩给出的价格不高,丰产不丰收。“有时我到县里卖柑橘,一天卖不完,拉回来运输成本高,在县城住一宿更不划算。”艾传华说。
于是,许红试着将自家的柑橘搬到网上售卖。“因为品质优良,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许红说,随着销量增长,她也越来越忙,干脆辞掉了县里的工作,专门做微商。
如今,他们夫妇两个“女主外、男主内”。艾传华负责柑橘的管理、种植,而许红则承担起“客服”的责任。
“目前每天的销量在60~70件,每件重量为5公斤,零售价为78元。”许红说,零售价格比三年前翻了一番,比批发商给的价格高了更多。“柑橘供不应求,因此我们成立了合作社,也帮助其他农民销售。”
艾传华说,电商引来了流量,快递实现了递送。做微商后,他购买了一辆小汽车,每天会将柑橘快件送到网点。
电商宋卫东:“线上线下对换了”
每天下午两点,是妞妞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卫东最忙碌的时候。
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其他几人正在忙着称重、打包。“每三点,中通快递将柑橘运走。在这之前,我们要将快件打包好。”
宋卫东告诉记者,他销售的柑橘有2.5公斤、5公斤两种规格,每天销量为300~500件,重量大约在1500~2000公斤。而回想起2015年做电商的经历,他却没那么轻松。
“我有十年的柑橘销售经验,随着电商、快递的发展,我决定将销售重心从线下搬到线上。”宋卫东说,他专门到武汉学习电商销售相关知识。
“一开始对网络销售一窍不通。”宋卫东说,经过长时间摸索,才逐渐打开销路。目前,线上销量占总销量的七成左右,而最初线上销量仅占三成。“线上销售的七成依靠微商完成,目前我有300个稳定的代理商。”
与线下销售不同,线上的消费者更注重质量,价格倒是次要因素。因此,他在采购时要经过甜度测算。农户也在不断通过种植技术、品种的改良,提升柑橘质量。“只有优良的品质才能增强客户黏性。”他说。
宋卫东告诉记者,线上销售需要采购、人工、快递、包装等成本,以2.5公斤装的箱子为例,要达到2.5元/个,因此线上销售的利润并不比线下高。“但电商+快递的销售模式改变了消费习惯,是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产品零售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快递老板黄鹏:“2017年发出200万公斤柑橘”
“2017年,巴东中通发出50多万件柑橘快件,总重量大约200万公斤。”黄鹏说,柑橘快件已经占了巴东中通整体业务的80%以上。
8年前,黄鹏回乡创业。彼时,巴东柑橘主要通过批发商的大货车外运。经过几年的建设,巴东中通已经有12个网点,“来来往往的大货车少多了。”
黄鹏说,为了能给农户、电商提供好的服务,中通提供上门收货服务。由于人力有限,有些客户为了提高发货效率,会自己将快件送到网点。“每天会有一辆7.5米长的厢式货车将这些快件运出去。”
大约4点,记者在巴东中通网点遇到了艾传华。他说:“今天有86件,比平时多了一些。不超两天,这些柑橘将送到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快递服务到位,我们的生意才好做。”
为保障快件安全,黄鹏前两年投资13.5万元购买了安检机,在享受政府补贴后,实际出资为5.5万元。“散件我们全部过机安检。柑橘客户绝大部分为协议客户,我们会随机收取10%进行安检。”
据悉,2017年恩施州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约1000万元支持邮政、快递企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巴东县同样重视“快递下乡”工作,2016年年底实现快递覆盖全部乡镇,有力促进了柑橘外运。2017年,该县有500万公斤柑橘经由快递销往全国,为农民带来收入6000多万元。(范云兵 杨勇 顿艳玲)
实习编辑:张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