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第二届中国农资电商春耕节成功举办

——三天时间线上销售突破1亿元

2018-03-06 11:33:00   

3月3日零时,对于农资人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期待已久的第二届中国农资电商春耕节(三三春耕节)正式启动了,农一网上海运营总部焦点梦想园里灯火通明。

3日上午,在启动会现场,硕大的电子屏上显示的总销售额、总订单数、工作站销售额排名、一品销售排名等指标跳跃增长、实时刷新着,俨然一个农资电商大数据发布窗口;在系统后台,农一网的订单处理、系统支持、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所有节点的工作人员紧张忙碌着;在全国各地,工作站、零售店、种植大户、代购、新农人等用户积极下单、抢购、抽奖,唯恐错过时机。

图片1

农一网总经理胡艳介绍活动分会场情况

3月5日24时,实时数据显示销售总额1.01亿元,订单总数28078笔,一品销售占比21%,至此,第二届“三三春耕节”完美收官。

图片1

截止3月5日零时,农一网产品销售实时数据

图片1

农一网“一品”发布情况

农资电商的寡头时代来临

3日上午的启动会现场,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常务副秘书长张互助、前首席专家张跃进,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电子商务处处长陈晓明、上海市嘉定区区经委主任雷文龙,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农一网投资人仲汉根等纷纷从农资电商的过去、现状、未来等方面与现场参会的行业专家、媒体代表作了深入分享。

图片1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陈生斗会长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第20个中央一号一件再次聚焦三农。在国家唱响“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主旋律下,新产业新业态对农业农村社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了20%,互联网+相关产业增加值也已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4%,互联网+农资的前景非常广阔。“农一网作为全国农资电商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坚持改革创新、服务为本,切实做到惠农、利农。创立三年来累计成交9亿多元,销售农药近3万吨,为农民节省了3亿元的投入成本,同时发展县域工作站800余家、代购7万余名,获得了农户的高度信任,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农一网正在成为上游厂家的销售平台,下游厂家、经销商、种植大户及新兴经营主体的采购平台,也成为新农人的创业平台。一网多用,一举多得,农一网已成为农资电商互利共赢的典范。”陈生斗欣慰地说。

图片1

中国农技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告诉大家,我国的农村电商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要做好农村电商,诚信体系是第一。农资电商已由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的阶段,不管以什么形式进入互联网+农资,一定要解决好农民痛点问题。在互联网+农资时代,未来不是百花齐放,应是寡头企业引领。农一网只有抓住有一定体量的新型经营主体,就一定能占领市场。

图片1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分析农资电商的发展前景

农一网铺设农资电商康庄大道

作为农一网从孕育到成长的见证人之一,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坦言,农一网是农药行业、农资领域互联网+的引导者、发起者,也是目前销售规模、渠道数量、产品类别等方面的领先者、模范者,更是行业领域为数仅存的践行者、支持者。“历经三年,农一网已成为农药行业、农资行业互联网融合的知名品牌,更是大家认可的农业互联网领跑者,为推动科学应用农药、农资,落实农药肥料零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科技兴农的中坚力量。”花荣军说。

图片1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致辞

任何商业模式的竞争力最终都要通过产品体现出来。农一网不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产品线从初期的草甘膦等通路产品,已经丰富成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新型肥料等全品类农资。为了让用户可以买到优质的独家产品,农一网专门打造“一品”计划,先后推出丰收年景、聚谷氨酸等差异化产品及解决方案。此次春耕节期间,一品(盈利产品)占比21%,比去年增长了好几个百分点。

图片1

活动现场启动“农一春耕万里行”

辉丰股份董事长、农一网投资人仲汉根介绍,2017年是农资电商最困难的一年,经过两三年的市场检验,农一网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上线以来走过了试错纠错阶段,农一网的商业模式已基本成熟,既融合当下又兼顾未来。可为县级经销商、零售商、种植大户、新农人等提供多选项经营方案;C2M定制,则能为省级销售平台、区域大经销商提供个性化产品。一瓶一袋可以下单、B2B2C模式的开启,渠道下沉到种植大户和终端用户。农一网将2018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为会议年、培训年,将通过广泛召开农民会、代购会、现场会,讲透产品、讲透性价比、讲透利益关系,线上做好产品、线下做好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图片1

辉丰股份董事长、农一网投资人仲汉根介绍农一网发展状况

谈到农一网的未来,仲汉根更是信心十足,“现在的农一网是互联网+农药、互联网+农资的专业垂直电商,以后将逐步迈向农业电商、农村电商。依靠产业、创新、信息化、金融四大支撑,打造农一网生态经济共享平台。”

 

实习编辑:梁小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