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闫丽丽:用勤劳的双手“迎”来幸福生活

2018-03-12 10:40:57   

本网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车昊洋

伴随着“当当”的剁肉声,“哗哗”的流水声,“稀里哗啦”的摆盘声,一个面带笑容,干练随和的女人穿梭在大厅与厨房之间,将一壶壶茶水迎到了顾客的面前。她就是西峰区彭原镇邵家寺村“海峰酒店”的老板娘——闫丽丽。

46岁的闫丽丽在邵家寺村民眼里,是个精明利落人。早年,她在家里种过地、喂过猪,日子过得捉襟见肘。1996年,因不甘贫穷,闫丽丽与丈夫耿立谱背起行囊,来到西峰租了一间小房子,摆起了烧烤摊。也就是从那时起,闫丽丽与餐饮结下不解之缘,并在这个行业一做就是20余年。

万事开头难,开饭馆挣钱的路并不好走。闫丽丽和丈夫起早贪黑,白天,两人挤在一间30平米的出租屋里做烤串,晚上,蹬着三轮车摆烧烤摊。牛刀初试后,闫丽丽和丈夫赚取了第一桶金。后来,他们又尝试卖过米线、炒菜、面食……每一次新的尝试,都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资本和信心。

“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农村的水、电、路等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村应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闫丽丽说,2016年,她和丈夫转变思路,回乡创办“海峰酒店”,办起了农家乐。

“做生意就像做人,人实诚了,服务好了,回头客自然就越来越多。”闫丽丽说,以前卖早餐的时候,一位常常光顾生意的老年人对她说过“宁叫一人吃千次,不让千人吃一次”的话,让她铭记于心。

凭借着近20年的餐饮经营经验,闫丽丽和丈夫以经济实惠、味美价廉、大众可口的饭菜吸引着周边群众,生意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闫丽丽并未就此止步。她深知,要想长久发展,诚信才是金字招牌。因此,在做生意过程中,她和丈夫时刻严把饭菜质量关,从不贪小便宜而购买或使用劣质、过期食品,得到了顾客的信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海峰酒店”的名气越来越大,常有顾客向闫丽丽询问菜品的配料,并打听从哪里购买。闫丽丽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再经营一家水产调味门市,方便周边村民生活。她和丈夫跑遍市场,购买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做比较,算差价,最终把物美价廉的产品摆满了货架,并把每道菜所需要的调味品都熟记于心,并时常和丈夫探讨不同的调味品做出饭菜味道的区别。就是靠着这股韧劲,潜心“修炼”的闫丽丽,现在只要一听到顾客要做菜,简单地聊几句,就能迅速地帮顾客拿出调味品。也就是靠着这份本事,使她生意上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生意的成功,其实还需要一个高效的团队支持配合。闫丽丽在顾客承包酒席后,第一时间,召集周边十多名妇女并肩合作,共同做出美味佳肴。通过辛苦打拼,闫丽丽的海峰酒店越办越红火,她带着周边乡亲们,用淳朴、诚信和汗水向富裕的新生活迈进。在海峰酒店帮忙的孙小芳说:“自从村上办起了酒店,我既能种地、照顾看老人和孩子,有时间的话,在酒店帮忙,一年还能挣5000多块钱,生活比以前宽裕多了。”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拓宽增收渠道。”闫丽丽说,她很期待未来邵家寺村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的人气旺了,农民的日子就会越来越红火。

 

实习编辑:梁小波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