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11:24:34
悦上枝头
丰收的“璧绿”番茄
核心提示:
“一饭膏粱,维系万家。”璧山区坚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严格执法监督两手抓、“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路上高歌猛进。
当前,璧山区正以“干”字当头、“实”字为先,继续探索符合区情和农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为保障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璧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坚持党政同责、全域创建,不断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狠抓宣传培训,加强能力建设,多渠道、多形式营造宣传氛围,普及社会共治理念,不断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推向深入。
璧山区农委主动作为,认真遵循“政府主导、依法履责、保障安全、服务产业”的方针,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源头监管、标本兼治”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
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推动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落实属地责任 完善监管机制
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在今天的璧山区已成常态。
近年来,为保证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璧山区委、区政府切实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镇街和部门的年度绩效工作考核内容,全区上下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每年初,璧山区政府均与各镇街认真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璧山区农委相关单位以及各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分别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签订《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或《承诺书》,通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将责任贯穿到底,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奠定了基础。
在强化责任落实的同时,璧山区着力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制机制,积极健全区级、镇街和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据了解,璧山区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站、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养殖业技术服务中心均严格按“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的原则,履行对全区农业生产的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全区15个镇街全部按照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的目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全区187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全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
同时,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格局。并切实制定完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管理等15项制度,制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流程图和监管人员公开栏。大力推行社会共治,发挥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作用,建立投诉举报奖励制度。
此外,逐步建立和完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加工、流通领域追溯体系的对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加工企业逐步实施以农产品产地质量合格证明、动物及产品检疫、检验合格证明等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有效运行。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为此,我们着力加强质量安全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资经营者、农产品生产者守法生产经营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璧山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以2017年为例,璧山区农委集中开展了“放心农资送下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2个宣传周活动,并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乡镇赶集、田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如何识别真假农兽药等相关知识,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多万份。先后组织60多场培训,同时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猪屠宰场设置警示牌及农产品知识安全牌,营造了良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氛围。
重标准化生产 规范生产行为
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摆在突出位置,以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璧山区的坚定选择。
近年来,璧山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品牌带动,大力推行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用品牌引导消费和市场,并通过大力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方式,积极制定质量安全标准,推动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该区按照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三区一美”战略,着力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农业产业集群,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并坚持以市、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以品牌建设促规模经营。
据了解,璧山区基本建成了璧北10万亩蔬菜基地、璧西10万亩林果基地、璧南10万亩苗木基地、畜禽和水产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对基地内的主要农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全部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标准入户率达到100%。目前,全区已建好蔬菜标准园5万亩、水果标准园7.2万亩、茶叶标准园0.28万亩,畜禽养殖标准化比重达到96%以上,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比重达到95%以上。
“2017年,我委组织制定了21个璧山地方农业生产技术规程,其中有4个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被市质监局评定为在全市推广的地方标准规程。”璧山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在全区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新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畜(禽)-沼-果(菜、粮)”、“鱼-菜共生”等生态农业模式。
立足当地农特产品丰富多样的优势,璧山区大力推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强化品牌认证管理,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登记,并按照《璧山区加快发展品牌农业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三品一标”和名牌农产品认证的补贴奖励。
仅2017年,璧山区新认证无公害产地17个、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18个、新申报地理标志1个(目前正在审批中),新获市级名牌农产品7个,“鲍哥鲜食葡萄”被评为“我最喜欢的重庆20大名牌农产品”之一。璧山葡萄、璧山儿菜、大路黄花、卫寺蜜柚四个产品共6家企业通过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进入“中国2017年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通过推行基地化建设、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越来越多安全优质的璧山农产品被送上国人餐桌。
完善监测体系 加大检测力度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是依据。近年来,璧山区不断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实施区、街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配齐仪器设备,配全检测人员,逐步构建以区质检站为核心,街镇检测室、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监测网络。
为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璧山区切实加强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站检测室建设。2017年底,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站顺利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和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CATL证书),即获得“双认证”,将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更加精准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服务。
目前,该站拥有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68台(套),可以开展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定量检测工作,能对农产品中的敌敌畏、多菌灵等46个农药残留参数,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等5个兽药残留检测参数,铅、镉等4个重金属参数进行检测,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介绍,从2014年起,璧山区便开始对全区15个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以及22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进行建设,政府免费提供快速检测仪器和设备,对快检人员开展多次培训,所有镇街都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覆盖面,推进了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璧山区充分发挥检测机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眼睛”的作用,着力加大农产品抽样检测力度。2017年,全区15个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共计抽样5270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合格率99.77%;区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站开展例行监测抽取近40个品种2000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合格率100%,开展时令蔬菜、水果定量检测合格率100%。全年接受市级抽检合格率99.66%,接受国家农业部抽检合格率100%。目前,全区所有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都能及时将快速检测结果上传至璧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排查奠定了基础。
璧山区农委还严格按照《璧山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区、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报送网络,提高信息报送时效性,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镇街都建立了应急处理队伍,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确保应急需要。
坚持严控严惩 强化执法监督
严控严惩,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璧山区农委积极牵头,组织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动物卫生监督所、养殖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和环境监测站、农技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和单位,坚持开展常规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行动。
他们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坚决查处经营添加违禁药物、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法行为。突出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兽药、无证经营、夸大疗效和经营使用人用药品等违法行为。坚决打击违法经营禽流感疫苗、口蹄疫疫苗等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和无证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行为、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禁用兽药的行为。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在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添加物和其他非法添加物质等行为。严格查处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禁限用农药以及未到农药间隔期采卖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生猪、肉牛、肉羊养殖中违规使用“瘦肉精”行为。重点监管经营档案、进销台账记录不键全、不规范的突出行为。
2017年,璧山区出动执法检查2886人/次,对全区所有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规模以上的种养殖大户,生猪屠宰场等进行了拉网式检查,根据抽检、市场检查、农民投诉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案件共立案处罚31件,提出整改意见6件。通过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全区农资市场,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全区农业生产的健康、顺利进行。
去年以来,璧山区还着力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璧山区农委积极探索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新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证明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开展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试点工作,对全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全部建立农兽药进货和销售台账,规范农业投入品市场经营环节;加大对全区主要农产品的风险监测力度,确保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向好态势和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记者 何君林 通讯员 李 刚 肖云清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