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苹果树花露红至花后十天,防治白粉病莫错过

2018-03-24 16:30:00    高九思

高1

近年来,苹果白粉病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新老果园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老果园发生尤为严重。被害新梢生长受到很大影响,不但影响当年产量,而且不利于叶芽与花芽的分化,从而降低第二年的产量。少数严重受害的果树,叶片提前枯死脱落引起新梢干枯死亡,严重影响树势,缩短结果年限。由于很多果农不了解白粉病的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往往滞后,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从而导致防治效果差,防治成本高,给生产上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指导果农科学、及时、有效的防治苹果白粉病,特将苹果白粉病的发发生危害规律、防控技术加以介绍,以期对果农朋友有所帮助。

一、苹果白粉病为害症状

苹果树白粉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被害后寄主表面有白色粉状物(菌丝和分生孢子),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苹果白粉病可为害实生嫩苗、嫩梢、叶片、花器和幼果。为害嫩梢使其生长受抑制,节间缩短,其上着生的叶片变得狭长或不开张,变硬变脆,叶缘上卷,初期表面被覆白色粉状物,后期逐渐变为褐色,严重的整个枝梢枯死;受害叶片初期叶背出现稀疏白粉,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病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花器受害,花萼洼或梗洼处产生白色粉斑,萼片和花梗成为畸形,花瓣狭长,色淡绿。受害花的雌、雄蕊失去作用,不能授粉坐果,最后干枯死亡。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二、苹果白粉病侵染规律

苹果白粉病以菌丝在冬芽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冬芽萌发时,越冬菌丝产生分生孢子,此孢子靠气流传播,直接侵入新梢。病害侵入嫩芽、嫩叶和幼果,主要在花后一个月内,所以5月为发病盛期,通常受害最重的是病芽抽不出新梢。

生长季中病菌陆续传播侵害叶片和新梢,病梢上产生有性世代,子囊壳放出子囊孢子行再侵染。秋季秋梢产生幼嫩组织时(8月底)病梢上的孢子侵入秋梢嫩芽,形成二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很少侵染。春暖干旱的年份有利于病害前期流行。

苹果白粉病在一年中病害发生出现的两次高峰期,完全与苹果树的新梢生长期相吻合。

苹果白粉病流行快、发病迅速、交叉感染、反复发生。每年集中发病两次,春季萌芽期(4-6月)一次、秋季秋梢生长期(8月底)一次。喜冷怕热,高温期(7-8月)停止发病,但病源菌在停长的顶芽内潜伏,气候适宜,马上发病。因此防治困难、危害严重,直接危害顶芽,严重影响产量、削弱树势。

三、苹果白粉病发生原因

苹果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及措施和品种关系密切。

1、气候原因  春季温暖干旱有利于病害前期的流行,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则有利于后期发病。

2、栽培原因  地势低洼,果园密植,土壤黏重,偏施氮肥,钾肥不足,造成树冠郁闭,枝条细弱时发病重。果园管理粗放,修剪不当,不适当的推行轻剪长放,使带菌芽的数量增加也会加重白粉病的发生。

3、品种关系  苹果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沙果、海棠、槟子和山定子等,对山定子实生苗、小苹果类的槟沙果、海棠和苹果中的倭锦、祝、红玉、国光等品种为害重。另外富士、嘎拉易染病,秦冠、新红星等感病较轻。

四、苹果白粉病的防治

1、合理施肥  采用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的使用量,新稍生长期避免偏施氮肥,磷、钾,壮树、强树、稳树,从而达到避病、抗病的目标。

2、栽培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特别要减少大侧枝数量),减轻传染蔓延。清洁田园,要及时剪掉白粉病病芽、病枝,减少病原菌数量。

3、化学防治  抓住防治白粉病的关键时期(清园期、花露红期和花后7-10天),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1)在开花前嫩芽刚破绽时,用波美1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1000倍液进行喷干枝,

开花后10天,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再喷1次。也可使用40%的氟硅唑3000倍全园进行彻底清园。

高2

(2)花露红期使用40%腈菌唑悬浮剂4000-5000倍或25%乙嘧酚1000倍全园喷雾。

高3

(3)对于往年白粉发生严重的果园,落花后再喷一次4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或25%乙嘧酚悬浮剂1000倍就可以对全年的白粉病有一个很好的防效。(作者为河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办公室主任 研究员)

高4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