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凤翔: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多产联动 助力脱贫攻坚

2018-03-27 09:30:26   

西部网民生热线为《今日点击》指定官方线索平台,请点击图片进行留言。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记者 王伟民 王建)贫困群众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就需要产业的大力支撑,否则脱贫就没有稳固“根基”,也很难持续发展。然而,在发展产业时,很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能干什么?怎么去干?对此,宝鸡市凤翔县采取“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多产联动”的办法,通过扶持、壮大县域内的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条,从而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对于家住凤翔县西干河村的甘亚琴来说,最近几年,家里的境况就像是一场场噩梦,先是丈夫被查出脑瘤,丧失了劳动能力,再是父亲突发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接连的几场大病,几乎拖垮了她们这个家。

甘亚琴:“自从生病以后,屋里没有主心骨,也没有做活的人,只有我一个支撑这个家,上有老下有小。”

靠着国家的医保政策和亲戚邻里的帮助,甘亚琴一家总算是度过了困境,然而,六口人生活的重担也都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孩子上学,大人买药,全都得花钱,对甘亚琴来说,最难的就是找不到挣钱的门路。

甘亚琴:“非常着急,啥都想做,但是一个人能做啥,只能做这力所能及的事情。”

考虑再三,甘亚琴决定学村里一些没有外出打工的妇女,开始在地里种花。那么,种花能挣到钱吗?

甘亚琴:“种花卉主要就是收花籽、育苗,再然后就是给合作社交,从我这的话去年种了三亩,收入就是一万二千元。”

原来,甘亚琴种花,是为了采集花籽卖钱,在西干河村,有一家花卉合作社,只要村民们愿意,合作社就为大家免费提供种子,产出的花籽合作社也负责回收。

凤翔县江山如画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社长李福全:“群众没有后顾之忧,凡是我们合作社放出去的花籽,我保证把这都回收了,然后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往全国各地销售。”

一公斤冰菊花籽100到130元,一公斤黑心菊花籽70到90元,一公斤二月蓝花籽20元,每年合作社都会向村民公示花籽的价格表。目前在西干河村,各种花卉品种加起来超过40种,像甘亚琴这样的贫困户如果选择种花,合作社就会提供详尽的指导。

李福全:“我们重点是指导群众随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种植的品种,不停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选择品种由合作社推荐,最初的育苗,中间的施肥管护,最后的采摘花籽,合作社都会全程跟踪服务。如今,依靠着种植花卉,甘亚琴不用再发愁挣钱了,她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这个产业中,期盼着能尽快脱贫致富。像甘亚琴一样,目前仅花卉一项产业,范家寨镇种植的农户已经达到1400多户,面积也达到了2000多亩,其中参与的贫困户141户,面积217亩,户均增收5200多元。

凤翔县范家寨镇党委书记鲁海涛:“咱们政府通过合作社,这一些龙头企业、园区、果业企业,给他们贴息贷款,一些项目上的支持,通过他们来帮扶咱们的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除了花卉种植,范家寨镇还是凤翔县苹果的优生区,当地大部分群众的收入主要就是依靠苹果。然而,一些贫困户却由于起步晚、基础差,短时间很难从苹果上见到效益。

凤翔县范家寨镇湫池庙村村民邹君飞:“啥都不懂,只知道那是苹果,不知道啥品种。”

邹君飞一家三口,妻子视力残疾,孩子还在读小学。当地干部看到他家的情况,多次上门,鼓励他发展苹果产业。

凤翔县范家寨镇湫池庙村党支部书记任珠亮:“我村的贫困户,要想脱贫致富,主要的产业还是要在苹果上下功夫。”

不怕动得晚,就怕赶不上,近年来湫池庙村先后成立了几家苹果合作社,建了好几座冷库。开始村干部带着邹君飞到合作社干活,看到别人挣了钱,慢慢的他也坚定了种苹果的信心。考虑到苹果是一个长期产业,要几年后才能见效,当地干部还扶持邹君飞发展养牛,形成产业互补。

邹君飞:“牛粪过来为苹果树施肥,减少成本,养牛差不多一年下来一千到两千元之间。”

按照凤翔县的产业扶贫政策,邹君飞种植苹果,每亩地有一千元的补助,养一头牛有三千元的补助。如今,邹君飞养了8头牛,种了4亩苹果。

邹君飞:“国家扶持是一方面,主要还是靠自己努力,自己努力干,肯定一天会更比一天好。”

有产业的地方把贫困群众想方设法融入产业发展中去,而对于缺乏产业项目的地方,首先要考虑的是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田家庄镇西劝读村位于凤翔县城东部的半山区,由于干旱缺水,以前这里想要发展产业,根本无从谈起。

凤翔县田家庄镇西劝读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魏胜利:“前期做工作的时候,贫困户其实也想发展产业,但是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资金怎么解决,这一块贫困户有顾虑。”

经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最终,村干部决定发展花椒种植,主要是因为花椒耐旱,他们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花椒生长。最终,经过当地干部的多次试种,再加上驻村工作队帮助群众解决前期的投入问题,西劝读村开始大规模种植花椒。

凤翔县田家庄镇西劝读村党支部书记亢军华:“花椒贫困户栽了100多亩,现在全村建档立卡63户,产业全覆盖。”

实现产业全覆盖的不仅是在西劝读村,如今在凤翔县,全县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了发展产业全覆盖、享受扶持政策全覆盖、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转移就业全覆盖的目标,并采取了多种措施。

截至目前,全县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村50个,覆盖率100%;全县建档立卡13691户贫困户中,发展产业的13048户,产业覆盖率95.3%。

凤翔县扶贫办主任张奎:“通过壮大产业发展,现在我们产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西宝路的北边有20万的苹果为主体,南部主要以合作社和园区的发展为主。经过这么两大块的发展,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发展自己的产业,跟我们的产业融合在一起,增加他们的收入。”

产业脱贫,离不开政府的统筹规划,也更需要贫困群众自身的不断努力,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作为政府帮扶部门来说,一方面就得帮助群众选准切实可操作的产业项目,另一方面还要拿出实打实的帮扶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贫困群众自身的干劲和动力,让他们在脱贫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