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苹果园生草利弊浅析及应对策略

2018-04-02 20:00:41    高九思

苹果园生草制度是世界先进果品生产国集约化栽培的重要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果园生草也在我国各苹果产区悄然兴起,并且应用范围迅速扩大。果园生草对增加果园土壤有机含量,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提高果品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肯定果园生草制度的有利方面之外也应看到它的弊端所在,进而寻找有效办法和途径加以解决,以期创造更大的效益。

析1

果园种草

析2

果园自然生草

一、果园生草制度十大优点

1、改善果园气候环境。在炎热的夏季,由于草坪的自然调节作用,地上15-20厘米处气候较清耕制果园低 1.9 ℃-2.2 ℃,相对湿度提高 9.7 %,土壤表面温度可降低 6.5 ℃,5厘米 浅土层温度可减低2. 5 ℃。

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连续3年对种植白三叶草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正常管理提高0. 3个百分点,总量达1. 1 %-1. 4 %,并能有效地提高土壤N、 P、 K含量。

3、土壤含水量明显提高。由于推行果园种草,土壤表面被草坪覆盖,能有效地减少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保墒能力。据调查,一般年份种草果园土壤含水量较清耕园提高 1.32 %-3.51 %,其后效作用可维持2-3年。

4、拉长根系活动期和增加总根量。在早春和秋末季节,果园种草可使地表层(0-5厘米)温度提高1 ℃ -3 ℃,提早或延迟根系活动时间 45-50d,从而使总根量,特别是功能根量明显增加。据调查,0-100厘米深的总根量为对照的205.81 %,其中直径小于2毫米的功能根为对照的222. 37 %。

5、果园天敌数量大幅度增加。牧草为天敌的种群繁衍营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充分发挥了优势种天敌的作用,增强了果树对害虫的防御能力。调查结果表明,树上天敌总量较对照增加 60 %以上,地面(草株内)天敌总量较对照增加20倍以上。

6、优化了果园生态体系。果园生草能使周围农田生态系共有天敌向果园大举迁移,增强了果园生态系中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果园用药次数。随着季节的变化,其他作物的收获,果园周围农田生态系中的天敌大量向生草果园迁移。如在豫西地区,每年 5 月上旬麦田中的中华草蛉、丽草蛉、 微小花蝽、 龟纹瓢虫等天敌已不在适宜在麦田中生存,而大量向地面植被茂密,温(湿)度较适宜的果园转移,5月20日左右形成迁入高峰期,很快加大了果园天敌群体数量,大大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再如玉米螟赤眼蜂在玉米田和果园来回迁移几次,到8月中旬,果园中梨小食心虫卵寄生率高达 70 %以上。因此,随着园外天敌的大量迁入,在短期内有效地控制了果园害虫的发生危害,从而减少了果园用药次数。

7、提高树体抗性,减轻病虫危害。割刈覆在树盘上的牧草经充分分解腐烂成有机质及 N、P、K等营养物质被果树迅速吸收;同时牧草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 CO2,能促进和提高苹果叶片的光合效能;并且,由于苹果园生草延长了根系的活动时间,增加了总根量,提高了树体对土壤矿物质的吸收能力。从而增强了树体的抗性,有效地减轻病虫的发生危害。据调查,健康强壮的果树可使蚜虫高峰期推迟3-7天,高峰值降低 39.17 %;叶螨高峰期推迟 10-15 天,高峰值降低 40.73 %;桃小食心虫卵果率降低190. 23 %,6月份之前对苹果害虫可基本不用施药。苹果多种病害发生也均较轻,特别是苹果树腐烂病病疤减少 41.51 %-73.24 %;轮纹烂果病减轻20.12 %-30.35 %;苹果小叶病发病率减少43.53 %。

析3

果园种草割刈覆盖

8、免除果园中耕。由于草坪具有大面积覆盖优势,使杂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每年可免去 2-3 次中耕,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管理用工投入。

9、利于牧草养畜,畜类还园。在果园生草的基础上,利用生草提供大量的饲料,发展养羊、养兔、养牛、养猪等养殖业,畜类还园,这样就在果园内形成一个开放型的果园生态良性循环体系,有利于提高果品质量和果园综合经济效益。

10、利于果园水土保持。在豫西山地果园推广生草制,可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二、果园生草制度六大弊端

1、与果树争肥争水。果园生草必然会导致标的草与果树争肥争水,特别是在豫西旱塬区和山区苹果园,这一矛盾尤为突出。

2、导致鼠害加重。在豫西山区果区,特别是较高海拔地区(海拔大于 700米)的果园采用生草制,不论种植何种牧草,均可使鼠害危害加重,其中以种植紫花苜蓿危害最为严重,常出现大批树干表皮被啃成环状,严重时木质部也被啃食成深凹状。受害果树正常代谢功能不同程度丧失,树势衰弱,产量降低。

3、引发树干基部腐烂。割刈牧草覆于树盘下,如覆草过厚,在夏季高温多雨时,覆草在腐烂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在树干基部形成短期的高温、高湿小环境,使树干基部表皮组织遭破坏,形成离层而脱落,严重时木质部亦可受害。

4、斑点落叶病等叶部病害发生趋重。果园生草的推广应用,致使国内带菌落叶难以清除,斑点落叶病菌、褐斑病菌等基数大,易造成次年的叶部病害趋重发生。

5、金纹细蛾发生明显趋重。清洁果园,翻耕园地作为重要的防治手段,对压低金纹细蛾的虫口基数和减轻其危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推广果园生草制度后,该项目日常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导致虫口基数增加,为害程度加重。据调查,种草果园和自然生草果园金纹细蛾的虫口率分别较对照提高 14. 98 %、13.36 %,虫情指数较清耕园分别提高 39. 85 %和44. 87 %。

6、刺果啃果害虫发生量趋增。果园种植白三叶、 苜蓿、 黑麦草后,为绿盲蜻、 茶翅蝽、大青叶蝉等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刺吸果实而形成的畸形果逐年增多。而山区和部分塬区管理粗放或采取自然生草的果园,常因杂草丛生,多种类杂草混生,尤其是禾本科杂草密度大时,日本黄脊蝗、变棘螽、乌苏里鸣螽、油葫芦、大棺头蟀等啃食性害虫发生量大,危害近地面果实现象常有发生。

三、克服果园生草弊端的应对策略

1、选择适宜的草种。据各地经验,宜用作生草制的牧草作物很多,但作为果园牧草使用的草种应选择耐阴耐踩踏,根系发达,产草量高,用途广,管理方便的多年生豆科作物。常见的品种有白三叶、 黄扁黄芪、 小冠花、 紫花苜蓿、 毛叶苕子等。这些品种均可为果园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可为土壤补充一定素消耗。但在豫西山区果园种植紫苜蓿和毛叶苕子应慎重,以防招来鼠害危及果树。

2、加强肥水管理。生草与果树争肥水,这一问题在生草前几年表现十分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关键是增强高投入高产出观念,谋求果园综合效益,充分认识到发展质量效益型果业必须增加果园的生产投入[5]。因此,除正常的冬灌和春灌外,应根据果树生长发育情况和土壤墒(肥)情,可适当增加一次灌水,在灌水前增施必要的肥料,以满足树体需要。

3、科学精细覆草。为避免割刈的牧草树盘覆草引起树干基部腐烂,必须进行科学覆草,精细操作。一是覆草时距树干周围留15-20 厘米 处不覆草;二是在覆草30天后,及时扒开树干周围 15-20厘米 处的腐烂草组织,使此范围内的地表裸露,即可避免树干基部受害。   

4、加强斑点落叶病的防治。防治该病应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原则,因此,在未发病前(5月底前)先喷施 2 次 80 %喷克可湿性粉剂或 80 %大生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以控制春梢斑点落叶病的危害及压低再侵传染源。以后再交替使用50 %多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700倍液、1∶2-3∶200波尔多液、10 %宝丽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50 %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倍液、78 %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即可有效地控制斑点落叶病,同时对轮纹病、 褐斑病等叶果病害也具有良好的兼治效果。

5、重视金纹细蛾的树上防治。树上防治金纹细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① 利用金纹细蛾性信息素合成的诱芯进行诱杀,其方法是每亩果园设置4-6个诱捕器,诱杀园内雄蛾,导致雌雄比例失调,减少雌雄交配机率,使大量雌蛾不能受孕,从而大幅度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② 利用天敌,自然控制金纹细蛾。据调查,在豫西地区苹果园中,金纹细蛾的天敌有10 种,但以金纹细蛾跳小蜂、金纹细蛾姬小蜂的数量较多,控制作用明显,应加以保护利用。③ 是搞好药剂防治。金纹细蛾一代成虫盛期为重点防治期,此期成虫较集中,利于充分发挥药效,若此期延误或防效不佳,应在二代成虫盛期进行补防,生产中可选用 25 %灭蛾净乳油 1000 倍液或25 %灭幼脲3号20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6、做好刺果、 啃果害虫的预防工作。首先应搞好预测预报,在常年发生较重的地区或果园,进行定点定期系统调查,做好该类害虫发生量预测,同时,在发生较轻的果园,也要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及时指导防治工作。其二是进行果实套袋,有效地阻挡刺果、 啃果害虫与果实接触,从而起到预防作用。该技术对康氏粉蚧无效,反而会引起危害加重,在该虫发生严重的果园应慎用。其三利用黑光灯诱杀,本文介绍的几种刺果、 啃果害虫对黑光灯均有不同程度的趋性,可在果园悬挂黑光灯进行诱杀。其四是做好地面防治,在该类害虫产卵期、 孵化期、 低龄幼虫期、 栖息期,利用相应的杀虫剂对地面草株进行定向喷雾,可选择触杀效果好,胃毒作用强的药剂使用,以把害虫消灭在果实被害之前。(作者为河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