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甄庄农民画 缔结产业新经济

2018-04-16 11:51:00    文平川 王朝军

微信图片_20180416113510

 

农忙时扛锄头,闲时拿画笔,“以笔为锄”在纸上“耕作”,在画纸上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河南省偃师市翟镇镇甄庄村,几乎每位农民都能画出绚丽多彩的农民画。作为洛阳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甄庄村农民“小小农民画”画出了“文化大产业”,叫响了“中国甄庄农民画”品牌。这不仅在文化传承中激发了兴趣爱好,还成了该村活跃精神文明生活的法宝,他们用画笔绘就了最美的乡村画卷,也绘就了康庄路上的好日子。

从洛阳龙门顺伊河而下,向东15公里,在一马平川的伊洛河冲积平原上,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偃师市翟镇镇的甄庄。然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庄,而且有着近一千八百年的历史。

微信图片_20180416113521

 

普通乡村“结缘”国粹书画

一走进甄庄农民画一条街,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说起该村农民画的发展,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偃师伊洛书画社发起人文平川告诉记者,2017年5月31日,伊洛书画社成立于2015年10月,现已培养出偃师画院画师150余人、洛阳市美术家协会15人、省级画师 9人,画社成员所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并在各类书画活动中多次获奖,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的加入,创作出了一大批艺术佳品。

“甄庄农民画,有其特点,风格奇特、手法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挂到家里也喜庆,送给朋友也高雅。再加上是大众消费,这个产业富有生命力,大有可为。”偃师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朝军介绍,地方党委、政府如何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用文化惠民,用文化福民?文平川从农民画市场需求、产业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并以科学引导、画社主体和市场运作共同发力,推动甄庄农民画产业发展。并成立伊洛书画社创作中心集中创作、交流、展示、经营,规划产业发展的方向集聚发展。

微信图片_20180416113526

 

农民画繁荣文化产业“花” 竟成村民主业

产业平台有了,接下来就要提高农民画师队伍的文化修养和绘画的技艺水平。伊洛书画社邀请全国著名画家到甄庄持续开展公益性培训,现场传授、指导绘画技艺,促进了农民画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作水平的持续提升,甄庄村众多村民学画农民画,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画专业村”。

见到昝素群时,她正在家中作画。昝素群今年61岁,退休前是甄庄小学的校长。退休后的这几年,她过上了普通家庭妇女的生活,每日做家务、干农活、带孩子,这让她感觉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没有价值。

2015年10月25日,伊洛书画社成立,听说要开办书画培训班,从小喜欢画画的昝素群一下子心动了,第一时间去报了名。“有那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当时可高兴了,而且我学了还可以教小孙女,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就去了。”

昝素群擅长画牡丹花,从她的作品中,总是可以看到她细致的一面。同种类的花有不同的样子,树叶更是形态各异。去年,她的作品《国秀》参加偃师市女子艺术展获优秀奖,今年,她的作品《唯有牡丹真国色》入选偃师市廉政书画艺术展和偃师市新农村书画展,并获优秀奖。

“不管最终能在画画这条路上走多远,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能画一辈子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昝素群笑着说。

为扩大甄庄“农民画专业村”的知名度,伊洛书画社成立两年多来已累计举办各种书画学习班1800多个课时,培养学员320名;发展河南省美协会员1名,洛阳市美协会员31名,洛阳市书协会员4名,偃师画院画师15名;组织画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书画活动及展览,获省级奖5人次、市级奖70余人次,还定期邀请省市美术家协会专家为画师评定等级,组织牡丹画创作和实体店销售;建立了牡丹画职业培训学校,使画家培训走向职业化、常态化。

微信图片_20180416113531

 

“文化+市场”发展模式前景可期

49岁的姜雪玲,尽管家里种着两亩多地,还干着针织,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儿,但每天晚上她仍然还要坚持画上一幅画才睡觉。

自从参加了书画培训班后,经过两年多的练习,姜雪玲从一个毫无绘画基础的农民变成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画师。

而画画给她的生活带来的还远不止这些。去年年底,她的女儿把她画的一幅牡丹画拍成照片发在了朋友圈,意外获得了很多人点赞,还有人提出要购买这幅画。

“竟然还有人买画!”顿时让姜雪玲眼睛一亮,“何不试试网上销售?”随后,她的女儿帮她开了网店,没想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卖出去了5幅画。

姜雪玲的尝试,也给村里的画画学员们带来了启发。“如果我们村里的画师们,把画画这个爱好,当做一个产业来发展,文化+产业,那就完美了。”伊洛书画社的社长文平川说。为此,书画社先后引导25名画师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创建官方网站,开设了网店,并为画师们宣传、出售画作提供方便。

小小的农民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增收,而且形成了一个产业链,带动了加工、包装、快递、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带动了就业,同时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提升,甄庄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经过两年的积淀、提升、发展,甄庄村的村民变成了有文化,会手艺,懂经营的新型农民。

“原来咱是农民,哪想过去北京、上海参加展会。”文平川表示,通过伊洛书画社的活动让他思想上、文化上、眼界上、品位上都有了大的变化、提升。下一步,画社将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努力把农民书画社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