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15:45:33 刘郁林
前几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在晒荠菜的图片,棵棵荠菜黄中带绿,那份绿晶莹透明,散发着春天的气息,氤氲出春天的芬芳。
荠菜是舌尖上的美味,叶小而细,花多为白色。清明前的荠菜是最鲜嫩的,人们都说春早荠菜 香。郑板桥曾题诗云:“三春荠菜烧有味,九熟樱桃 最有名。”“二月二,挑荠菜,荠菜包饼精拽拽,不吃不吃两三块”,这乡间的歌谣更形象地写出了荠菜的鲜美和带给我们无尽的诱惑。
荠菜性凉,味甘淡,并且有多种药物功能,民间 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流传着“春食 荠菜赛仙丹”的说法。
荠菜发苗于严冬,茂盛于早春。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荠菜就迫不及待地从土里冒出来,田地里,荒野上,山坡旁,沟渠边,只要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可能有它的身影。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就是盛赞它生命的自信和力量。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辛弃疾 的《鹧鸪天》正是应景。“打过春,赤脚奔,挑野菜,拔 茅针”。立春后,天转暖,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婆,都握着小铲,挽着小篮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到田间,到山上去挖荠菜。
田野里不仅有鸟儿的啁啾,空中还飘荡着女人 们清脆的笑声;风中摇曳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荠菜 花,还有姑娘们色彩斑斓的头巾,一派“时绕麦田求 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的热闹场面。
挑野菜是一个累活,更是个技术活。首先要会 辨别荠菜,其次还要会挖,最好是连根挖起,因为营 养都积蓄在根上。记得有一次我挖了一篮子的荠 菜,回家兴致勃勃地分享炫耀,婆婆从篮子里只挑出了一小把的荠菜,说剩下的那些都是什么鹅菜, 虽然也好吃,但绝没有荠菜味美可口。
知道我爱吃荠菜,每年初春的时候,婆婆都会 给我准备一大包荠菜,大包里是分好的一小包一小包的,一小包恰好够一顿吃的;有已经用热水烫好的,可直接放入冰箱里冷冻;也有新鲜的,直接炒菜 或者包饺子,每一棵荠菜都摘得干干净净,没有一 片黄叶子,更没有一片烂叶子。
婆婆是个勤劳细心的人,一生都奉献给了儿 女和家庭。如今婆婆已是耄耋之年,自从我女儿 出生后,婆婆就从乡下搬来和我一起住。虽然再 也吃不到婆婆亲自挖的荠菜,但难忘婆婆做的荠 菜的味道。
春风又起,“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 些”,又到了“春山 蕨长荠菜肥”的季节,好想“呼子来挑荠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