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适时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严防该病传播蔓延

2018-04-23 08:28:58    高九思

苹果早期落叶病是苹果树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与斑点落叶病的总称,是由苹果盘二孢和交链格孢等真菌侵染引起的复合病害。其中以褐斑病和斑点落叶病危害最重,是苹果栽培区普遍发生的苹果树重要病害之一,尤其在多雨年份易于流行。感病叶片提早脱落,严重影响果树生长中后期养分的制造和积累,不但降低当年产量和质量,对树体花芽分化和来年产量也造成很大影响。该类病害在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苹果树的正常生长、花芽形成、果实增大和来年产量与品质。然而,由于生产上对病害发生规律和适用药剂认识不够清楚,用药种类盲目、施药时机不合理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导致病害防控失败,而且还增加了用药成本。提高苹果早期落叶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病害发生期用药,对实现农药减施增效意义重大。

一、病害的发生规律

1、苹果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在病落叶上的分生孢子盘中越冬。翌年春季孢子遇降雨释放,随风雨传播,病害潜育期6-45天不等。发病后期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盘,释放分生孢子,在6-9月期间反复再侵染。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降雨密切相关。降雨早,发病也早;降雨次数多,发病则重。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红富士品种易感染褐斑病。

谷1

2苹果灰斑病也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分菌丝体或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次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北方果区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品种密切相关。高温、高湿、降雨多而早的年份发病早且重。

谷2 

3、苹果圆斑病也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此病多在气温低时发生,黄河流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见,5月中、下旬进入盛期,一直可延续到10月中下旬。该病发生与果园管理情况、树势强弱、种植品种有关、果园管理跟不上,树势弱发病重。

谷3 

4、苹果斑点落叶病也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在西北黄土高原果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威胁主要在秋梢旺长期以后。降雨也是影响该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子。

谷4 

二、综合防治技术

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重点要做好预防工作。

1、清扫落叶,减少初侵染源。每年冬末或次年早春,彻底清扫果园落叶,并带出外深埋或烧毁。

2、生态保护,创造不利于病原的环境条件。推广间伐及改形修剪技术,保证树冠 透光率在25%以上。降低树冠内湿度,减少叶片结水时间,防止病菌孢子萌发。

3、自苹果定果后至套袋前,每遇有叶面流水的降雨,雨后都要坚持用三唑类杀菌 剂喷雾。

4、从苹果套袋后10-15 天,全园喷洒耐雨水冲刷的保护性杀菌剂石灰倍量式波尔 多液3次,间隔25-30天,分别在6月下旬-7月初,7月下旬,8月下旬进行。在这期间,若 田间发现有零星的褐斑病病叶后,应立即应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或氟硅唑等高效 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发生严重的果园,一般应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7-10天,以便能 尽快控制住病情蔓延和发展。

5、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着重抓住秋稍旺长期、分生孢子第二次释放高峰前后的用药,建议选择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水剂 300~500倍液。

三、用药关键技术 早期落叶病的防治关键是在发病初期(果园出现零星病叶)开始喷施杀菌剂。坚持保护剂和内吸剂混用,不同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

1、杀菌剂的选择。保护性杀菌剂可选用必备(波尔多液)、壬菌铜、丙森锌。内 吸性杀菌剂可选用戊唑醇、醚菌酯、丙环唑、福星、肟菌酯·戊唑醇、噻霉酮·戊唑醇。

2、施药时期。根据华北果区苹果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并考虑到果品安全及环境因素,适宜的用药时期应根据病害发生情况从套袋后15-30天开始第一次防治。第一次用药可在6月20日前后,以后每隔25-30天用药一次,并根据降雨和果园发病情况做适当调整。

3、用药。适量用水(200kg/亩);选择雾化好的喷雾器械;均匀喷洒,避免漏喷。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