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8 14:08:16
持粮主体小麦出货力度加大,用粮主体主动压缩粮源采购计划,使得苏皖地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压力凸显,麦价下行动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看空预期较为浓厚。
随着面粉市场消费步入传统淡季,加之国家临储麦拍卖底价明显下调,苏皖地区麦市购销呈“量缓价跌”格局。预计后期在国家临储小麦“量价”冲击及2018年产小麦上市等因素施压下,苏皖市场麦价下行压力较大。
降价提振临储成交 苏皖粮源底价走货
随着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下调,受降价因素提振,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成交量明显放大,但成交粮源基本在底价成交。
据统计,3月以来,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255.0747万吨,实际成交30.354万吨,平均成交率11.9%,周度成交均价2390~2449元/吨。4月18日成交8.3826万吨,创1月下旬以来新高,均价2390元/吨。
安徽地区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366.8794万吨,实际成交22.2107万吨,平均成交率6.05%,周度成交均价2380~2470元/吨。4月18日成交5.4169万吨,创3月上旬以来新高,均价2380元/吨。
由于周度成交量同比持续下降,苏皖地区国家临储麦库存同比趋增。截至4月中下旬,江苏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1326万吨,同比高427万吨;安徽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1689万吨,同比高360万吨。
市场看空氛围浓厚 麦价下行动力趋增
由于近几年苏皖地区小麦质量受收割期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内在质量指标难以有效满足用粮主体需求,当前流通市场供给小麦主要以2014年、2015年、2016年产国家临储小麦及储备轮出小麦为主,小麦因品质间差异,导致其成交价格存在较大差距。持粮主体小麦出货力度加大,用粮主体主动压缩粮源采购计划,使得苏皖地区流通市场小麦供给压力凸显,麦价下行动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看空预期较为浓厚。
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下调,使得苏皖地区麦价重心明显下移,尤其是普通粮源,因市场销售难度明显增加,导致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当前,距离苏皖地区新小麦大范围上市仅有1个月左右,新小麦托市收购价下调,使其较陈小麦具有一定价格优势。苏皖地区国家临储小麦库存高企,导致其去库存压力较大,使得苏皖麦价面临下行。
今年苏皖地区新麦产量和质量仍将面临不利天气考验,在托市收购价下调的情况下,其产量和质量情况对后期麦价走势影响较为关键。在质量较好的国家临储小麦库存占比较低以及国内食品质量安全要求严格的情况下,苏皖地区麦市结构性矛盾仍存,质差粮源严重过剩与质优粮源有效供给不足并存。
后期随着苏皖地区新小麦上市时间进一步临近,在新、陈小麦价格具有一定价差的情况下,预计陈小麦市场面临的“量价”冲击仍将持续,建议后期密切关注苏皖地区新小麦生产情况。
(粮油市场报)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