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10:26:40 李晓光 郭海凤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郭海凤
“35只鸡苗前几天就买回来了,养的欢实着呢,棚里栽辣椒栽好了,露天西瓜也马上下种……”5月3日一大早,甘肃灵台县独店镇告王村的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马会文又来到他的“老朋友”王安平家里,了解“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落实情况,王安平卷着裤角一边忙活一边和马会文拉着话。
今年50多岁的王安平是村里的贫困户,全家人的生计就靠几亩庄稼和外出打零工维持。多年的困苦,让老实巴交的王安平对生活失去了底气,对于脱贫,他甚至有些茫然。
在王安平看来,帮扶单位和镇上为他家制定的“那张表”让他豁然开朗,产业方面:承包中拱棚一座种植辣椒,种植露天西瓜、梨瓜,养鸡35只,养猪11头,儿子儿媳外出打工……有了“量身定做”的“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王安平脱贫致富的信心足了:“照这下去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灵台县紧盯年内整县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制定完善落实,为6090户17036人制定了精准脱贫计划,为442户1367人制定了巩固提升计划,并对照计划扎实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的高效落实。
只有开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此,灵台县在吃透户情的基础上,找准了“病因”和“瓶颈”,并在考虑自然条件、群众意愿和发展能力,区域内产业项目适度集聚,产业项目的可行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厘清了需求清单,有882户2539人把养殖业作为主要产业,905户2495人把种植业作为主要产业,2669户9206人把劳务作为主要产业。
在什字镇饮马咀村,今年61岁的曹彩成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他和老伴照顾三个孙子上学,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帮扶单位在帮助他制定“一户一策”计划时,将“主攻方向”放在养殖上,今年他计划养1头基础母牛、20只鸡和2头猪,前几日牛和鸡苗都已购买到位,这些天他又着急建设猪舍。
同村的王军林尚在读大学,母亲曹拴梅肢体残疾,在“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制定过程中,镇村和帮扶单位组织村里像他家这样没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加入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协调下购买了毛驴,委托养殖企业进行代养,他家年底则可以拿到每头1000多元的分红。
根据贫困现状及需求清单,灵台县计划统筹整合资金75165.94万元,实施“七个一批”和饮水安全、住房保障以及贫困村补齐短板工程,其中落实“一户一策”方面安排资金4379.8万元,对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扶持。
为确保“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高效落实,灵台县建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通过领导抓、驻村帮、部门助、群众动,切实推动富民产业持续壮大、乡村面貌加速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目前,已协助贫困户购买了肉牛、猪、鸡苗等,落实果园施肥4.07万亩,顶凌覆膜18万亩,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000多人,输转劳动力8659人,易地扶贫搬迁正工开工实施……
这几日,新开乡寺沟村的群众格外忙碌,拱棚的西瓜需要移栽,露地的蔬菜赶着下种,缺乏技术的忙着参加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房户着急开工建设……针对自然条件差、群众收入水平低的现状,村里今年计划利用国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由农兴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带动22个贫困户种植中拱棚蔬菜,16个贫困户种植露地辣椒,扶持17个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完成蔬菜育苗,大棚维修即将结束,露天蔬菜正在平整菜地,购回基础母牛3头、肉羊36只、能繁母猪4口、仔猪18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在开挖根基。
实习编辑: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