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13

秸秆产业要发展 收储运是关键

2018-05-07 15:04:00    李保谦

天中展 (139)

一、秸秆的用途

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水稻、薯类、油料、棉花等)中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成分,可实现肥料化(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等)、饲料化(秸秆青贮、微贮、发酵、氨化等)、能源化(气化、液化、成型、沼气、制氢、直燃发电等)、基料化(食用菌、营养钵等基质)、原料化(建材、造纸、工艺品、编织等)、生态化“六化”利用。最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向纵深层次发展,秸秆做塑料、保温材料、餐具、柴油、活性炭、各种添加剂等,综合利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秸秆收储运关键技术

中国每年产出的农作物秸秆总量约占全世界总量的20%~30%。其中可收集的作物秸秆达6亿多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农作物果实的收获比较重视,忽视了农作物秸秆的收集。致使每年约3亿多吨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白白腐烂或荒烧,相当于白白浪费了生产3亿多吨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资源的投入。一方面是秸秆资源的极大浪费,两一方面是秸秆加工产业缺少原料无法正常生产。可见,解决好秸秆的田间收储运问题,对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增加秸秆的附加值,提高耕地、淡水及农业资源的产出率,保护生态环境意义极其重大。

农作物秸秆包括农林废弃物资源量大充足,覆盖面广,价格低,可以再生。农艺专家已提出秸秆应适量还田,不能连年全部还田。目前饲料化秸秆处理量有限,多数地区政府一直采取强硬措施禁烧秸秆。禁烧不是不让“烧”,是不“荒烧”,是要给秸秆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利用方式,如作燃料也要是环保的燃烧方式。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我们必须树立大农产品观念,把农作物秸秆当作农产品一样来经营,在收储运、循环利用以及市场服务等产业链环节上下功夫,把秸秆产业做大做强。

一年两熟地区秸秆收集时间段有两个,一年一熟地区秸秆收集时间段只有一个。秸秆产业加工企业常年需要原料,在秸秆收获季节秸秆加工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秸秆收集起来,贮存一定时间后还不能发生腐烂变质,以保证秸秆原料的常年供应。

秸秆原料量大、田间分布面广,散状秸秆不适宜长距离运输,收储点适宜的运输半径为30公里,运输距离过远,其运输成本即迅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受损,缺少原料的秸秆产业无法正常运行。因此,秸秆是否收集上来决定了秸秆产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在秸秆收获季节,秸秆产业企业必须要考虑采用什么模式能把秸秆原料快速从田间收集上来,最好就地加工、储存,并控制秸秆的收购价格不能过高。

1

三、秸秆收储运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秸秆收储运的主要模式可分为分散型和集中型两大类。按机械化程度不同又分为分散型人工收集、分散型机械收集、集中型人工收集和集中型机械收集4种模式。

1. 分散型人工收集模式

分散型人工收集模式,秸秆原料的收集量不足,秸秆供应不稳定,目前主要用于收集量小的秸秆产业企业,如小型养殖厂、个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点等。

2. 集中型人工收集模式

集中型人工收集模式,收储运设备投入较少,人工参与数量较多,可以对秸秆进行大量的收集,且秸秆原料的供应也较为稳定,是年需秸秆较大的企业,如秸秆发电厂初期主要应用的收储运模式。

3. 分散型机械收集模式

分散型机械收集模式,是以农户、专业户或秸秆经纪人为主体,把分散的秸秆由人工收集散秆或利用打捆机田间捡拾打捆收集后,运往中心储料厂提供给企业,直接或打捆储存,又可以分为“公司+农户”型和“公司+经纪人+农户”型等两种形式。

“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农户为了不影响下茬农作物耕种,把自己地里的秸秆清理出来,采用三轮车或平板车,直接送到工厂卖掉的方式。这种供应方式的特点是:①供应距离近,方圆5公里以下居多;②供应量少,一般为农户自家承包地所有秸秆产量;③供应时间短,具有随机性,不便于管理和控制。

“公司+经纪人+农户”型模式,是由原料收购专业户或者秸秆经纪人,专门负责秸秆原料的收集、晾晒、储存、保管、运输等任务,秸秆经纪人与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达成长期供货协议,原料通过专业户到农户地里收集后再汇集到企业。

秸秆经纪人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收购秸秆:一是秸秆经纪人自己购置运输车辆,设立简易储料场,从农户手中收购秸秆,存放在储料场,定期向生物质发电厂、成型燃料厂等企业供应原料;二是秸秆经纪人培育一批秸秆收购户,并定期预支给收购户周转资金,用来收购秸秆、购买拖拉机等农用运输工具,由这些收购户常年走村串巷收购秸秆,并负责直接运送到发电厂。

分散型机械收集模式,参与人工数量较少,收储运总成本较低,收集量也较大,秸秆供应稳定,但初期收储运设备的购置费用较高,由于田间打捆草捆密度较小,若大量秸秆捆集中堆积存放,会产生较多的散捆,必须对草捆进行粉碎,二次打捆加工,预处理环节较多。因此虽有部分中小型秸秆企业使用这种模式,随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逐步向集中型机械收集模式转变。

4. 集中型机械收集模式

集中型机械收集模式,秸秆收储模式以专业秸秆收储运公司或农场为主体,秸秆先由人工或机械收集后运输至收储站直接或打捆储存,再由专业公司定期运往中心料场加以利用,可分为“公司+基地”集中型和“公司+收储运公司”集中型等两种形式。

“公司+基地”集中型模式,主要指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与附近的农场等秸秆分布集中、储量大的单位签订原料供应协议,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调配各原料基地的原料,以满足加工厂的原料需求。该供应方式的特点是:①供应距离远,辐射面达方圆20公里以上;②供应量大,原料供应稳定,可以进行原料的粗加工,如:粉碎、打包等;③供应时间长,供应容易控制。④原料统一调配,减少储运成本。

“公司+收储运公司”集中型模式,主要指以专业秸秆收储公司为主体,一般是以乡镇为中心,按照一定储量规模,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分散设立一个或若干个秸秆收储点,形成一个收储网络系统,调控秸秆收储量并按秸秆利用企业对原料的使用需求,及时、保质、保量运送秸秆到厂,保证了原料的长期有效供应。

集中型机械收集模式将草捆秸秆分散到各个秸秆收购站储存,可以有效地解决分散型机械收集模式中的草捆密度小,难以直接储存的问题,也可避免企业初期收储运设备投资过大,资金不足等问题。该模式是年需秸秆量较大的秸秆产业企业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2

四、建议

1. 集中型收储运模式,秸秆收储运公司需要建设多个大型秸秆收储站,占用土地多,还要进行防雨、防潮、防火和防雷等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一次性投资较大,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固定成本较高。因此秸秆收储运各环节必须实现机械化,随着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一些秸秆可以通过机械收集完成,不仅减少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其中粉碎后收集、直接打捆收集是主要的两种形式。

2. 目前我国田间移动式打捆机器购置费用较高,还需购与其配套的拖拉机,若企业或收购站购置田间移动式打捆机械,投资费用较高。且单一农户秸秆量较少,再加上农户农闲时外出务工,企业与农户签订秸秆购买合同较为困难。建议企业与农机合作社进行合作,建立的“企业+农机合作社”收储运模式。由农机合作社承担田间移动式打捆机械购置费用,并且负责秸秆的收集收购和农田到秸秆收购站的运输工作。减轻企业对秸秆收购、收集和运输工作的负担,增加对秸秆的收集力度,为秸秆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3. 我国对农作物秸秆收集的田间打捆机械主要以小型方捆机器为主,打捆效率低,且草捆小,密度低,捆型不整齐。在田间草捆装车不得不依靠人工,增大收集成本。除此之外,田间草捆也不利于秸秆的储存工作,为更好的储存,不得不重新粉碎秸秆,进行二次打捆,大大增加秸秆的预处理费用。移动式打捆机以后置式为主,由拖拉机牵引,对于我国小块农田,不易转弯。因此,在目前条件下,国内企业应尽快研制或引进可以高密度的打捆前置式自走式田间秸秆收获打捆一体机,以提高田间秸秆的收集效率和配套机具的适应性。(作者为河南省秸秆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河南农业大学  教授)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秸秆收储运技术与模式[EB/OL].

http://www.ngx.net.cn/ngmt/gb/jmyg/zfzbc_xcdjt/201512/t20151211_180413.html.

[2] 吕风朝. 秸秆在不同收储运模式下的经济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7.

陕ICP备13005735号-1 农业科技报社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29-87031703 www.nkb.com.cn